-
16
2021-10《棉花圖軸》
這幅《棉花圖軸》是錢鐘玨多次易稿完成的,繪或盛開,或已結鈴,或正吐絮的棉花。主景聚于畫面右側,后以潔白棉田作為背景綿延至遠方,布局巧妙,刻畫細致。在畫家筆下,田間地頭的棉花變得秀美耐看,生動而有韻味。畫中“試驗田”木牌醒目,極具時代特色,反...
-
05
2021-10“吳地文明”云課堂|清光緒泥塑蟠桃會
“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 惠山泥人作為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在江南這片吳儂之地傳承發展四百余年,形成了獨特的泥人制作與生產體系。2006年,惠山泥人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天津“泥人張”、潮州“大吳泥塑”齊名,為中國三大民間...
-
03
2021-10一位志愿軍老戰士的援朝征途——無錫博物院藏吳志勤赴朝抗美日記
最近,電影《長津湖》熱映。影片中激烈的戰爭場面讓人血脈賁張,而“穿插七連”坐火車一路北上,并在入朝后戰勝嚴寒、敵機空襲等種種困難按時完成任務的經歷同樣令觀眾印象深刻。無錫博物院也珍藏著一本記錄有志愿軍部隊入朝參戰情況的日記。日記作者吳志勤時...
-
02
2021-10無錫博物院藏宋蓮瓣形漆盤
口徑15.5cm、底徑9.5cm、高2.5cm,呈十瓣蓮花形。敞口,口沿處稍稍內收,盤體較深,分瓣一直延伸到盤底,器壁隨分瓣有較明顯的起伏,內底平。木胎,外髹黑漆,內髹朱漆,色調沉穩,漆光明亮。此漆盤質樸無華,僅以色漆為飾,是典型的宋代素髹...
-
20
2021-09李方膺《秋菊圖》
菊,作為“四君子”之一,歷來被視為品性高潔、超脫塵俗的象征,頗受文人士大夫的喜愛,千百年來屢屢入畫。無錫博物院就珍藏了一幅清代李方膺所繪的《秋菊圖》。李方膺,字虬仲,號晴江,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工詩文書畫,尤擅梅蘭竹菊,被列為“揚州八怪”...
-
19
2021-09陳舊村《桂兔圖》
中秋節來啦,邊吃月餅邊“吸”兔子!無錫博物院藏近代陳舊村繪《桂兔圖》,圖中六只白兔踞于坡石之上,或伏身低首聚會、或靈動跳躍而來,眼睛晶瑩通透,毛發柔軟細膩。其后兩棵桂樹粗壯挺拔,簇簇金桂點綴于綠葉之中,枝葉掩映著一輪圓月。值此佳節,祝大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