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古為新之師古出新
時間: 2020年06月10日 瀏覽次數:
1672
園林是明代中后期繪畫的一個重要題材。明代張復所作的《西林園景圖》,從不同角度細致地描繪了西林園的盛況。從畫風來說,此冊所畫風光煙霧迷蒙,江湖縱橫,千巖萬壑,林木清幽,帶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一方面是來源于對大自然的師法。另一方面,也是繼承和發展了古人的畫風。張復的畫風沿襲了錢榖、沈周“風趣冷然、清老超逸” 的風格,并上溯荊浩、董源,黃公望和倪云林,用筆清勁外露而不失蒼潤渾厚,意境清幽簡淡而不失雄秀氣壯。在構圖章法上則取法馬遠、夏圭,大膽取舍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畫邊角之景,描繪山之一角,水之一涯
的局部,畫面上留出大幅的空白以突出景,表現空蒙的空間以及濃郁的詩意。
青年畫家顧真真在史料研究的基礎上發現,目前無錫博物院中所藏張復所繪十六景與安紹芳《西林全集》中的“西林三十二景”園景詩的意境十分契合。結合實地考察,繼承傳統的工筆畫法,重現園詩中所提及到,而圖冊中未收錄的松布、含星瀨、迥梁、疏峰館四景,并計劃今后能補全“西林三十二景”。
青年畫家顏有為,在研究藏品和實地考察的基礎上,以《西林園景圖》之二《遯谷》為藍本,并取西林之土壤作畫。用無錫本地泥土繪制無錫本地明代繪畫作品,使用綜合材料繪制壁畫,老畫新解,即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