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研學|文博課堂:見客擂麻旋點茶(壹)
時間: 2018年04月06日 瀏覽次數:
2371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國,從神農嘗百草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所謂“飲食飲食”以“飲”為先,我國最早的國民飲料自然是茶飲。據記載我國早期的飲茶的方式似乎與擂茶有關:即把茶葉碾成末,摻在米中煮成粥,稱為米茶,或叫茗粥。
三國魏張揖的《廣雅》已有關于米茶的記載,時人已習于用蔥、姜、桔皮等作飧(sūn)料。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一、三號墓中曾出土兩千多年前的茶葉以及記載著用茶葉做成苦羹的“食譜”竹簡,有專家認為這種苦羹就是用茶與米做成的茗粥。如此說來,秦漢以前人們飲食茗羹已成普通的習俗。
到了唐代,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茶葉的制作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人們的飲茶方式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米茶漸趨滅跡,但茶葉中摻蔥、姜、桔皮等的習俗仍存在。
《事林廣記》中記錄著擂茶的做法:“將茶芽湯浸軟,同去皮炒熟芝麻擂極細,入川椒末鹽酥糖餅再擂勻細,如干,旋添浸茶湯。如無糖餅,斟酌以干面代之。入鍋煎熟,隨意加生粟子片、松子仁、胡桃或酥油,同擂細,煎熟尤妙。如無草茶,只用末茶亦可。與芝麻同擂亦妙。”
擂茶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