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紫玉金砂”——紫砂壺介紹(貳)
叁紫砂名壺介紹
明陳用卿制紫砂提梁壺
陳用卿是明朝萬歷年間的著名的紫砂壺大師,祖籍江西。此提梁壺體型碩大,材質(zhì)精煉,凸顯出精湛的工藝水平。壺身呈宮燈形狀,壺鈕別致,為六方形,壺蓋面貼飾如意云紋,三彎流昂揚挺立,方形提梁中間有一竹節(jié)接合,顯得疏朗韻致,清逸簡樸。壺腹刻草書“二月□山中,丁丑年用卿”,說明該壺為陳用卿作于崇禎十年(1637年)。紫砂提梁大器由于燒造難度甚大,成品不易,且傳世過程極易受損,品相如此完整,實屬難得。
清邵大亨仿古壺
邵大亨(←點擊查看大師詳細介紹),清道光年間制壺名手,生卒年不詳。他是繼陳鳴遠之后的一代制壺大家,在煉泥、設計、做工上都有創(chuàng)見,以光素器見長,作品以渾樸取勝,氣韻溫雅,簡潔莊重,氣勢不凡。經(jīng)典的魚化龍壺、一捆竹壺即為大亨設計。仿古壺是紫砂壺經(jīng)典造型之一,又稱仿鼓壺。此壺選用上等紫泥為料,泥料細膩。壺體為扁鼓形,短頸弧蓋,寶珠形鈕,底內(nèi)凹;彎流上沖,小巧可愛,耳形把,肥大厚實,整體造型簡樸厚重。
顧景舟制梨形壺
顧景舟(←點擊查看大師詳細介紹),1982年被評為工藝美術(shù)師,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被國內(nèi)媒體稱為紫砂壺“一代宗師”。他作壺60年,每件器物必精心構(gòu)撰。此壺造型秀美雅致,朱泥砂色純正,胎質(zhì)細膩油潤。全壺通體光素:腹部圓鼓呈梨形,截蓋拱起,與壺身契合緊密。圓球形鈕,彎嘴朝天,圈把呈圓弧狀,彎曲自然,弧線流暢優(yōu)美;流、把與器身結(jié)合處平滑無痕,渾然天成。通體觀之,全壺光潔柔滑,顯得文靜秀氣。壺底兩行六字篆書陽文印款“墨緣齋意堂制”,把下鈐“景記”小章,為顧景舟大師早期杰作。
徐漢棠制大石瓢壺
徐漢棠,1948年初中畢業(yè)后即跟隨父母學藝,于五十年代初即拜當代紫砂泰斗顧景舟為師。石瓢乃紫砂茗器之經(jīng)典式樣。此壺通體光素,用泥純正柔和,造型古樸大方;壺身呈等邊梯形,敦實厚重;蓋圓而平,與壺口結(jié)合嚴密;流直而短,把圓而簡,比例恰當,胥出自然;壺底三足形如圍棋子,三足位置呈等邊三角形,與底面結(jié)合清晰利落。底款和蓋款均為篆書陽文印款“徐漢棠制”;把上有一“徐”字小款。全壺具有神氣內(nèi)斂、素雅靜穆的個人風格,為徐漢棠大師代表作之一,開現(xiàn)代“漢棠石瓢”之風。
紫砂壺造型圓潤精巧,整體線條舒展流暢,色澤淳樸古雅,觸手溫潤如玉,再配以陶刻書法和雋永文辭,融書畫印于一體,將器物與人文完美融合,賞之悅目,撫之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