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鼎立江河畔 藝術展覽開啟文化傳承新篇章

時間: 2023年03月24日 瀏覽次數: 1634

蟠虺紋鼎 河南博物院藏.jpg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如何讓人民群眾更好地享受更高質量的精神文明生活,在活化中傳承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錫城不斷引入高端的文博展覽、活動,“倪云林”全國美術作品展、中國國際攝影藝術展覽、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無錫分會場等一系列藝術活動,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高規格的文化生活。

鼎立江河畔,青銅耀千年。無錫又迎來重磅大展,3月5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主辦,無錫市文廣旅游局承辦,河南博物院、無錫博物院、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無錫市鴻山遺址博物館協辦的“江河輝映——中原與江南青銅時代考古文物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幕。

稱其“重磅”,一點也不為過。因為不管是展覽的內涵,還是展品的重量,都堪稱重量級。展覽云集了110件(套)中原地區和江淮流域出土的重要文物,堪稱一場“青銅盛宴”。當長江與黃河文明共處一室,體現了考古人“讓文物活起來”的新舉措新進展,輝映出一幅中華文明交融共生的壯麗畫卷。

展覽開啟文化交流新篇章

提起青銅器,你會想到什么?是盛裝美酒的尊貴器物,是金戈鐵馬的古代兵器,還是權力象征的傳國重器……夏、商、周三代屬于中國考古學上繼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之后的“青銅時代”。“這一時期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發展的關鍵時期,三代禮制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大量雍容典雅、精美絕倫的青銅禮器,開創了輝煌燦爛的中國青銅時代。”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煒表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持續發展演進,也為秦漢大一統王朝的建立奏響了序曲。繼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后,夏商文明研究工程又被納入國家文物局工作要點,尤其是夏商青銅時代的考古研究、價值闡釋和成果轉化廣受關注和期待。因此,該展的舉辦頗具意義,以考古成果實證黃河和長江流域文明的交流融合,以出土文物闡釋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的歷史進程。

本次展覽的大部分展品來自河南博物院,映照出燦爛的中原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四大中心性遺址,三個在黃河流域,一個在長江下游,印證了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舉足輕重的主干地位。河南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蔚為大觀的河南文物,是華夏民族優秀文化的物質載體,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殷商末期,“泰伯奔吳”帶來中原文化,開創了江南文化融合創造的源流。無錫人文底蘊深厚,擁有7000多年人類生活史、3000多年文字記載史、2200多年建城史,良渚文化在這里孕育,吳越文化在這里發源,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城市帶來了厚重感。從黃河到長江,從中原到江南,本次活動也開啟了兩地文化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該展策展人、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寶山介紹,該展命名為“江河輝映”,“江”借指江淮吳越楚地區;“河”借指黃河中原地帶。展品匯集了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商周時期各類文物,突出呈現文物本身所具有的南北方文化因素。展廳里,一件件青銅器令觀眾們深深著迷。自媒體人小金忙著給每件文物拍特寫,直呼“大開眼界,太好看了,尤其是細節,眼睛不夠用”。周先生熱衷傳統文化,看到展覽預告,他專程帶孩子來看“真東西”。“這上面的銘文和紋飾特別精致,充滿了古人的智慧,中國人真的太了不起了!”周先生說,這是最為直觀的傳統文化教育,他還會帶孩子再來參觀。在無錫博物院展覽部主任顧真真看來,一場優秀的展覽,不但能掀起參觀熱潮,還能讓大家從中堅定文化自信,更能促進地域間的文化交流。

地域文明探源的重要實踐

無錫是長江下游吳文化的發祥地,處在吳越文化的核心地帶,吳越文化融入中原文明是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展廳里,不乏來自中原的蟠虺紋鼎、王子午鼎,以及來自無錫的吳王僚劍、玉飛鳳等國寶級文物。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它從一般的炊器發展為傳國重器、旌功記績的禮器,成為文明的見證和載體。該展對這些重點展品進行了解讀,利用器物銘文和相關文獻資料,講述文物背后吳、越、楚和中原諸侯國之間,政治文化融合的故事,凸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生動格局。“就拿無錫鴻山遺址出土的編鐘、編磬來看,不難發現,這些戰國早期的文物,很多特征和中原地區保持高度一致。”劉寶山表示,這說明當時長江和黃河流域的交流已然十分密切,為長江、黃河文明的統一,為大中國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

長江和黃河孕育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一件件考古出土文物,講述著長江與黃河文明的融合故事,展示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進程。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拾峰表示,本次展覽將中原地區和江淮流域考古出土的夏商周時期珍貴文物呈現給公眾,不但包含數千年來黃河與長江文明融合發展的歷史脈絡、取得的燦爛成就,更包含一百多年來一代代考古人篳路藍縷、接續努力的傲人成果。他指出,今年是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化之年,希望無錫考古落實好“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創造文物保護利用和地域文明探源研究的新成績。

“江河輝映——中原與江南青銅時代考古文物展”的舉辦,也是無錫開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一次重要實踐。“無錫的地域文明探源,對于將長江流域納入整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十分重要。”劉寶山告訴記者,接下來,無錫還將深入開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發揮考古華東基地平臺功能,圍繞太湖西部史前文化、無錫早期文明發展歷史、吳文化探源等課題開展考古勘探和研究,努力破解歷史之謎,力爭形成體現無錫特色的重大學術成果,讓更多考古遺產活起來、火起來,為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和中華文明探源貢獻無錫考古力量。

文物“活化”賦能美好生活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以數字技術為承載展現全景文化,推動歷史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將迎來大好時機。“江河輝映——中原與江南青銅時代考古文物展”開幕式上,還舉行了無錫博物院藏“春秋吳王僚劍”數字藏品全球首發儀式。此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雖飽經歲月打磨,劍身依舊泛出幽幽光澤,展現出吳地精湛的鑄劍工藝。這把劍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無錫博物院十大寶藏之一。著名青銅器專家吳鎮烽先生認為,此劍為僅見的一把吳王僚即位后的自銘劍,它的發現對于研究吳國青銅器以及吳越歷史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通過全息投影再現文物細節,讓參觀者用裸眼就能看到立體的文物,領略吳王僚劍、玉飛鳳、蟠虺紋鼎、蟠螭云紋編鐘的魅力。參展形式也有所創新,策展方定制“文物印章手卡”,設置“尋寶”環節,游客可以領取代表性文物、文字的特制手舉牌,進入展區尋找對應的文物實物,熟識漢字、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數字藏品進入我國便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無錫博物院也緊跟數字潮流,把珍藏的“春秋吳王僚劍”制作成文物數字藏品。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截至目前,無錫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465處,面廣量大。其中,無錫大運河“一段三點”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闔閭城和鴻山兩大遺址,都曾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都建成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博物館,且正在建設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文化遺產不僅有考古類文化遺產,還包括建筑、景觀、聚落、文化線路等多種文化遺產類型,都需要實現活化利用。”專家表示,想要保護好一處文化遺產,應以文化遺產的價值特性和保護需求為核心,開展各項各類活動,舉辦這樣的展覽正是實現傳統文化活化利用、與人們生活連接的有效途徑。

原文刊載于《無錫日報》(2023年3月24日 太湖周刊05版)

?2025 無錫博物院版權所有    @武漢數文科技技術支持 訪問總計:4783301 蘇ICP備10207535號
天天天天躁天天爱天天碰2018| 国产白丝丝高跟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一区爱区精品无码| 男女啪啪漫画无遮挡全彩|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 91蜜桃传媒一二三区| 少妇的丰满3中文字幕|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无码|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久久96精品国产| 欧美xxxx狂喷水喷水|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调教网|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色欲果冻传媒| 君子温如玉po| 调教羞耻超短裙任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州人成网在线播放|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九九热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xxxwww|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美女视频黄的全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真实乱16部种子| 里番肉本子同人全彩h| 国产精品情侣自拍| 2019天天干天天操|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8050午夜二级毛片全黄ap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日本全套xxxx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