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逐夢龍年?笑傲寒假
“活動只是載體,育人才是目的”
2024龍年寒假期間,錫博開展了多項“趣”與“學”兼顧的活動,用多樣化的施課方式和新時代的年輕思想,全方位地將歷史與文物呈現(xiàn)在青少年學生面前。同學們在挑戰(zhàn)中磨練了銳氣,在探索中放肆地成長。大家一起天馬行空!逐夢龍年!笑傲寒假!
一、吳地文明?AR漫游
AR課程采用的是多技術融合的教學模式,無錫博物院精選了與“吳地文明”相關的多個珍貴文物,通過觸、視、聽等感官的運用,結合書面教材,借助平板電腦,讓文物在孩子們面前“活”了起來。
課程在寒假期間共開設三節(jié),社教老師應用AR設備對三件文物進行極具畫面感的講解——同學們先是沉浸在“蘇東坡的朋友圈”中,想象自己也正策馬長安,奔赴一場鑒古談清的西園雅集;隨后又仿佛身臨春秋戰(zhàn)國,看“吳王僚劍”重現(xiàn)江湖,漫卷過荒煙落照,訴說“劍與人”的傳奇;最后在“山形石筆架”中的亭臺樓閣間小憩,遠眺著高低錯落的山石,感受著動靜相映的意境,體會“臥游山水”的文人意趣。
二、雛鷹小隊?非遺漫游
雛鷹小隊系列研學活動致力于打造積極健康的活動氛圍,從而豐富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完善其素質教育。學生們可在課程中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團隊意識。
活動在寒假的每周二至周六上午開展,包含“活字墨譜”、“塑說無錫”、“瓷土生輝”、“植物扎染”、“清音幽韻”等課程。通過學習,同學們感受到了惠山泥人非遺技藝的魅力所在;明白為何雕版印刷術會被稱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了解了古典審美與現(xiàn)代抽象語言結合的理論體系;通過“捏、塑、繪”的手工體驗,傳承陶瓷藝術中的匠人精神;聆聽清幽韻律,品味“雅人四好”,體會“一指空靈,一指清遠”的妙境。
三、夢想舞臺?互動漫游
冬令營:畫羅織繡 妙“布”可言
“花開世間春草長,物始今朝皆復蘇”,然,雖立春已至,卻是乍暖還寒,春寒料峭。大家是否疑惑過,在沒有羽絨及棉服的過去,古人如何御寒?莫非真是一襲紙裘、一件蓑衣?
2月4日這天,孩子們帶著疑問,來到了“畫羅織繡 妙‘布’可言”冬令營。社教老師通過展項與課件向大家展示了古人的御寒神器。驚嘆之余,大家拿起畫筆,調動自己的敏捷才思,在圖紙上繪制絢麗古裝,用小小指尖展現(xiàn)華夏羅裳蹁躚。之后孩子們運用織布機,制作出自己設計的冬裝,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睿智,在彩線交織間體會著傳統(tǒng)技藝的神奇。通過一次次的嘗試和探索,孩子們最終將自己的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意實現(xiàn)。
四、知識課堂·成長漫游
無錫博物院的三大主題課堂傾力于打造知識性與趣味性兼具的融合課堂。自開課以來,該課程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愛,并逐漸成為他們固定的假期校外學習基地。
寒假期間,我院挑選了三大課堂中的兩節(jié)精品課程,在2月1日和2月2日兩天與大家見面。兩個主題各具特色,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需求和愛好選擇適合的課程參與。文博課堂除了歷史知識的理論學習外,還開設了手工體驗環(huán)節(jié),意在增加課程的豐富性,讓學生在勞逸結合中潛移默化地樹立起文化自信。而藝術課堂側重書、畫、塑等特色教育,注重提升學生的氣質、品性和個人表現(xiàn)力,同時增強對事物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藝術情操,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