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館藏|無錫宋元時期墓葬出土的唾壺
唾壺,或曰渣斗,是古人用于承接污穢殘渣的生活用具,常置于近身或攜帶左右,達官富賈則由侍童手捧侍立左右,如河南禹州白沙1號宋墓壁畫所示(圖1)。墓葬中也常有此類器物的出土,下面介紹2件無錫宋元時期墓葬出土的唾壺。
一是北宋影青劃花唾壺(圖2),1977年無錫市南郊丁巷村東北宋墓出土。碗形敞口,束頸,平折肩,圓腹漸收,矮圈足,底露素胎。胎體潔白細膩,青白釉色,積釉處青色更為明顯,內壁劃花,瀟灑流暢,當為景德鎮窯產品。
白沙宋墓1號墓前室西壁壁畫
北宋影青劃花唾壺
二是元銀渣斗(圖3),1960年無錫市嶂山堯歌里元代錢裕墓共出土2件,均為銀質,器型類同。器型與上面北宋的唾壺有所不同,同為敞口,束頸,圓腹,但敞口的形制由弧壁碗形敞口,變為盤形,中間較平,邊緣上揚;變鼓肩為溜肩,與腹部一起形成鼓形。平底,底壓印“陳鋪造”款。
元銀渣斗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歌殘唾壺缺”,唾壺還有其文化內涵,這源于東晉的一段典故。東晉王墩不得志時,常酒后詠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名篇,并以鐵如意擊唾壺為節,壺邊盡缺。此后,唾壺入詩詞,表達著愁郁孤寂等感情。
菩薩蠻(春雨)
【宋】蕭漢杰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
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
唾壺敲欲破。絕叫憑誰和。
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蘭陵王
【宋】秦觀
雨初歇。
簾卷一鉤淡月。
望河漢、幾點疏星,冉冉纖云度林樾。
此景清更絕。
誰念溫柔蘊結。
孤燈暗,獨步華堂,蟋蟀莎階弄時節。
沉思恨難說。
憶花底相逢,親贈羅纈。
春鴻秋雁輕離別。
擬尋個錦鱗,寄將尺素,又恐煙波路隔越。
歌殘唾壺缺。
凄咽。
意空切。
但醉損瓊卮,望斷蔗瑤闕。
御溝曾解流紅葉。
待何日重見,霓裳聽徹。
彩樓天遠,夜夜襟袖染啼血。
滿江紅?送廖叔仁赴闕
【宋】嚴羽
日近觚棱,秋漸滿,蓬萊雙闕。
正錢塘江上,潮頭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瓊玉琚玉佩軧鴻列。
丈夫兒,富貴等浮云,看名節。
天下事,吾能說;今老矣,空凝絕。
對西風慷慨,唾壺歌缺。
不灑世間兒女淚,難堪親友中年別。
問相思,他日鏡中看,蕭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