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校合作|“泥塑雅韻”課程走進機關幼兒園
時間: 2021年03月31日 瀏覽次數:
2466
無錫的“乃泥嬤嬤”伴隨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作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故事不僅僅是阿福和阿喜,還有很多“小門道”,3月25日,無錫博物院的社教老師帶著《泥塑雅韻》課程來到機關幼兒園,為小朋友們講述無錫惠山泥人的故事。
古往今來,很多詩詞都有描寫過惠山泥人,這個從古代就進入家家戶戶的民間工藝品,它有神奇的傳說故事,一度紅遍大江兩岸,是皇室御用藝術品,甚至作為送往全世界友人的“伴手禮”。無錫博物院就有一件非常精美的惠山泥塑作品《蟠桃會》,那曾是慈禧太后的壽禮。
讓無錫人驕傲的惠山泥人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呢?我們應該怎么欣賞它?無錫博物院的社教老師娓娓道來,什么是“粗貨”和“細貨”,圖案原來代表好多寓意,顏色也有講究,小朋友們開始認真的思考,什么是藝術。
“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小朋友們也創作一個自己喜歡的泥人,看看能不能把喜歡的顏色搭配好,老師說的“三分塑,七分彩”是不是真的呢?試試就知道!
握筆的姿勢也很講究呢,跟平時硬筆不一樣,需要不斷的去摸索和練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又充滿智慧,對于小朋友來講,“新技能”伴隨著興趣愛好成長著。
瞧,一個個神態各異的泥人作品新鮮出爐~大家儼然都是創作力滿滿的小藝術家!
孩子的世界是無限的,多年來無錫博物院通過“館校合作”機制,將文博知識、地方文化有機融入到博物館教學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科學化、精準化地設計最適合他們的活動與課程,形成了課程內容廣博、專業度高、藝術性強、體驗性高、互動性強的特點,為本市各院校教育提供多元的教育服務。今后我們還會陸續推出各種課程與活動,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