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丨傳承和革新:描繪千年之美——工筆花鳥畫②
(三)頂峰時期
兩宋是我國古代花鳥畫空前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時期,宮廷中裝堂飾壁務求華美,使花鳥畫在貴族美術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由于市民階層的需求,以及工藝上的裝飾,也使花鳥畫得以發展與活躍。因此,在此期間,工筆花鳥畫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即宋初的鼎盛時期。再加上宋徽宗開設畫學,擴大畫院,完善畫院制度,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上當時朝廷、士人對花鳥畫的喜愛,使花鳥畫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在創作方面,宋人既重視深入觀察生活,又不一味地抄襲對象,既要求源于生活又要有所創造。
南宋 碧桃圖頁
宋 佚名 桃花山鳥圖
清代的花鳥畫風格多樣,各放異彩,但以水墨畫居多,院體已不多見,而惲壽平在當時別出一格,以寫生稱一代大家。在工筆花鳥的取材、制作上都顯示出很強的生動性和隨意性,所以使畫面清新明快,工巧而富韻致,基本上屬淡彩風格。
<錫博藏品>
清 馬元馭花鳥圖冊
蘇軾有詩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大自然的萬物復蘇使人感受到大地春回,博物館的藏品也同樣能讓我們欣賞到濃厚的春意。此套《花鳥圖冊》共8開,絹本設色,每開縱約27.5厘米,橫約20.5厘米,二級文物。此冊作品題材為柳燕、幽菊、芙蕖、罌粟、丹桂、碧桃、草蟲、水禽。花卉在技法上多用沒骨,兼用雙勾;每開皆有題識,書法雋雅清健。整冊兼工帶寫,設色清雅,渲染妍潤,饒富生趣。
民國時期工筆花鳥畫大多沿襲晚清梅派畫風,但由于畫家受到書畫市場的影響,其創作趨向世俗,工筆花鳥畫漸漸沉寂。
(四)當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創新
從 20 世紀 70年代末期開始,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我國的藝術思想逐漸多元化,中國傳統繪畫以及花鳥畫的繪畫形態也在不斷地轉化與衍變中呈現出新的面貌。當代工筆花鳥畫不僅對傳統的民族文化和審美精神進行了傳承,而且還對傳統的繪畫方式進行了突破,創造出了新的藝術形式和思想境界。當代工筆花鳥畫在選材上更加重視對現實生活的思考,以及對現代文明的展現。除此之外,通過對色彩、材料等形式的表現, 來表達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富有意境和感染力。
紫薇花放圖軸 吳榮康
(五)結語
當代工筆花鳥畫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所取得的成果,使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尋求并表現當代工筆花鳥畫時代美感的同時,不僅要貼近普通百姓生活、反映時代風貌,還要注意傳承傳統的繪畫語言,表達民族的文化內涵,既要與時俱進又不失時代特色。
參考文獻
《淺談工筆畫花鳥畫的歷史演進與發展創新》 郭英博
《當代花鳥畫的特征》 張潔瑞
《工筆花鳥畫中傳統文化的傳承》 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