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憲的皮箱(貳)
時間: 2017年05月27日 瀏覽次數:
2662
該皮箱的第三主人是王鈞,他是馮耕庸的連襟。1926年10月,秦邦憲去蘇聯學習后,馮耕庸就帶著這只皮箱悄然回到了無錫。此時王鈞正在無錫北鄉開展農民運動。王鈞原本業醫,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后,他棄醫全身心投入這場反帝愛國運動,后加入國共合作的國民黨,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王鈞任中共無錫天上區委書記,積極組織農民暴動。農民暴動失敗后,受國民黨反動當局通緝,被迫轉入地下,四處流動堅持斗爭。就在他秘密離家時,馮耕庸把這只皮箱轉送給了他。1930年6月,王鈞不幸被捕,一年后英勇犧牲。不久,王鈞之妻也憂憤病逝。留下三個未成年的子女,就由馮耕庸領回,一起在岳父岳母家撫養長大。
該皮箱的第四主人是王覺,他是王鈞的長子,參加革命后改名華裔。抗戰時期,王鈞三個子女都先后參加了革命,就在華裔離家參加革命時,馮耕庸又把這只皮箱交到了他的手上。此后,這只皮箱就一直伴隨著華裔轉戰南北,從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中南,直至抗美援朝,歷經戰火洗禮。華裔轉業到地方后,仍十分珍愛這只舊皮箱,視為傳家寶,妥為保藏。“文革”期間,為免遭造反派的追查,他在皮箱外還專門套上一只自制的木板箱,把它保護了下來。
秦邦憲的這只皮箱,雖然經過幾位主人的流轉已十分破舊,箱子的顏色已由棕色變成了暗黑,但它卻是見證無錫地區眾多革命史實、承載著幾位革命前輩戰斗情誼的皮箱,是一件很有價值的革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