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課堂|斗轉星移系列之“地球”(貳)
還有地球上最深的地方——馬里亞納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達6—11千米
在我們人類看來,地球的高山和深溝已經是十分宏偉,但是如果從整個地球的橫截面來看,我們就會看到這些山峰與海溝是多么的渺小。
地殼橫截面(局部)
我們所生活的土地叫做地殼,它由千千萬萬的巖石組成,地區不同,地殼的厚度也不同,大陸部分比較厚,大洋部分比較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雖然聽上去好像很厚,但如果把地球比作雞蛋,那么地殼的厚度其實只相當于一層薄薄的外殼。
地殼的下面就是地幔了,對比著雞蛋來看,就相當于蛋殼下的蛋白,地幔由固態的巖漿巖和變質巖組成,上層有部分巖石會像牙膏一樣緩慢流動,科學家認為這里可能就是巖漿的主要發源地。地幔的厚度在2800KM以上,是地球圈層中最厚的一層。
地幔結構(局部)
對應蛋黃的部分叫做地核,這里是地球的最內層,內地核基本上是固態的,主要由鎳合金組成,半徑約1200千米,體積是月球的70%,其溫度跟太陽表面差不多。它大概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緩緩變大。
我們身邊的氣體
了解了地球內部之后,再讓我們往地表上面看。包圍在我們身邊的氣體有哪些呢?如果將空氣分割成一個容積單位來看,干燥的空氣主要包括氮氣、氧氣、氫氣、二氧化碳、不定量的水蒸氣,以及少量的其他氣體。
空氣成分圖
地球表面的大氣層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的高度內,自然界的風、云、雨、雪都發生在大氣層中。它就像一件外衣,阻擋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對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線輻射和小天體撞擊。
地球大氣層分層圖
整個大氣層看起來像一個巨大造型獨特的樓房,這座樓房的第一層是緊貼地面的對流層,它是地球大氣層里密度最高的一層,它蘊含了整個大氣層75%的質量,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膠。
對流層介紹圖
對流層上面是平流層,這一層的氣流運動相對平緩,飛機都選擇在這一層飛行。
平流層介紹圖
繼續往上是中間層,是地球上最冷的位置,平均溫度低至零下85攝氏度。在100千米左右的高空,地球范圍到此為止,開始進入外層空間,不過大氣層還沒有完全結束,在這里我們還能找到電離層、北極光、和國際空間站。
高層大氣介紹圖
再往上還有外大氣層,離地表有10000千米高,在這里,外大氣層流暢過渡到外層空間,大氣也不復存在了。
這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地球,我們現代人只在地球上生活了20萬年,僅占地球歷史的0.0004%,實在不算很久。看看我們所生活的家園,她是我們腳下每一小塊含水的巖石組成,她誕生于宇宙的鬼斧神工,錘煉于無休無止的創造與毀滅,正是因為這些宇宙中司空見慣的偶然、宇宙法則和隨機事件的疊加,才成就了地球現在的模樣,我們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