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青鬲(lì)式爐,宋式美學氛圍感拉滿
仿古造型
深沉、華美、端莊
而更吸引人的是它的顏色
瓷胎潔白細膩
釉色蔥翠
釉層略帶透明
色澤照人
猶如梅子初生
錫博君說文物:
名稱: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鬲式爐
尺寸:口徑14cm,腹徑14.5cm,高11.8cm
用途:焚香、禮佛、陳設
收藏單位:無錫博物院
為何瓷器會出現玉質感?
南宋以后龍泉釉料屬于石灰堿釉
這種釉的高溫粘度大
流動性差、釉層肥厚如凝脂
從而使釉色產生較強的玉質感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
文化最為發(fā)達的時期
在美學上追求樸質無華、平淡自然
因此,宋瓷講究的是細潔靜潤
色調單純,趣味高雅
【龍泉窯】
龍泉窯因在浙江龍泉而得名,窯址已發(fā)現上百處。浙江龍泉青瓷源出北宋早期,宋室南遷后,士大夫云集臨安(今杭州),出現了偏安的表面繁榮。為了滿足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庶民的需要,龍泉瓷工吸取了歷代名窯的優(yōu)秀傳統技藝,燒制出精致優(yōu)雅的瓷器,把青瓷生產推向一個全盛時期,龍泉瓷也以其卓越的成就取代了越窯。那時甌江兩岸群窯林立,煙火相望,江上運瓷船舶往來如梭,單是目前發(fā)現的古窯遺址就有200余處。
南宋是龍泉青瓷的鼎盛時期
這一時期生產的青瓷瓷胎堅硬細密
以白色胎為主
由于燒成溫度的差異
又有深灰和淺灰色的瓷胎
釉色有月白、豆青、淡藍
青灰、蟹殼青、灰黃、炒米黃等
其中又以粉青和梅子青最具魅力
宋代仿古風氣興盛
在陳設瓷中
出現了鬲、鼎、尊、壺、觚等器型
仿商周漢代的青銅器和禮儀用玉的作品
成為宋代新的造型藝術
這件鬲式爐是南宋龍泉窯的重要作品
通體表面無紋飾
憑借豐厚釉層使釉色瑩潤蔥翠
屬典型的梅子青色調
微露白色胎體
造成邊角轉折處的楞線出筋
使之具有深淺不同的層次變化
所謂“出筋”
是在一些器物
如鬲式爐的足部
裝一條三角形直線
在器物邊緣或肩腹的轉折處
做出一圈棱線
使全器棱角鮮明
通過釉汁的流離作用
燒成后顯露出一條規(guī)整的白線
并造成某些地方釉層變薄,顏色變淺
甚至透過它可看到純凈的胎體
整體造型穩(wěn)重大方
渾厚質樸中兼具秀媚風采
可以說是代表了中國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宋人四大雅事】
焚香
宋 白瓷鏤空薰爐
煮茶
宋 劉松年《攆茶圖》
掛畫
《宋人人物圖》
屏風上掛著畫中主人公的肖像
插花
宋 《盥手觀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