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無款地藏菩薩像
時間: 2020年07月26日 瀏覽次數:
2218
絹本,縱165厘米,橫89厘米。
地藏薩為中國佛教四大薩之一,其受釋迦牟尼佛的囑咐,在釋迦既滅、彌勒未生之前,擔當起教化六道眾生的重任。傳其化身說法的道場在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的形象很有特點,與一般菩薩頭戴寶冠,身披天衣的天人像不同,地藏菩薩通常以光頭形象出現,身披袈裟,表現出普通出家僧人之相。本畫描繪的是地藏菩薩閱經說法的場景。畫面中共計四人。菩薩光頭,面白耳垂,微露笑容,垂足坐于石上,后有項光。身著綠色繡緣交領式僧衣,外披紅色袈裟,雙手舉經冊于前胸,嘴唇微啟,似乎正一邊閱讀,一邊說法。其身旁坐一持杖老者,亦有項光,垂足坐于石上,呈專心傾聽狀,應是其脅侍閔公。二人身旁,復有一老一少侍者各一。此圖畫面整體色調以朱砂、石綠為主,山石則全以線條勾勒外闊與石紋,不作皴筆,為早期類似于大小李將軍的金碧大青綠山水的畫法,畫面呈現出金碧輝煌的裝飾性效果。人物表情生動,面部可見陰影光線變化。衣服花紋細節非常寫實,面主體人物和次要人物形象大小差別很大,保留了早期人物畫的傳統。
本畫右下有一牌形長方印“湖廣守備太監張文元造”。明王朝在幾個有特殊政治意義的地區專門設置了守備太監,如鳳陽、南京和世宗藩邸所在的湖廣承天府等。據《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五百六十五載,張文元確實為承天守備,那么這件佛像繪畫的年份可以確地定為萬歷朝,所以,這非但是一件明代官方繪制的佛教造像精品,也為同類型的無款佛造像斷代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