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尋衣問道·肩上霓裳①
輕輕抖開一片云肩,就像打開了一幅流動的東方畫卷。當我們凝視古畫中的仕女,或博物館里陳列的華服,總會被她們肩頭那一抹精致的云紋所吸引。這個曾在古代女子肩頭搖曳生姿的配飾,歷經千年流轉,如今又帶著獨特的韻味,悄然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它不僅僅是裝飾,更是一部穿在身上的文化史。
清·禹之鼎《喬元之三好圖》局部
01.從宮廷到民間:云肩的前世今生
云肩作為領肩部裝飾的服飾品,以人體頸部為中心,披覆在肩部四周,常以云紋形、如意形等造型收邊,并施以多彩刺繡,綴飾彩色流蘇,如云霞在身,故稱為“云肩”。
大英博物館展示云肩
早在秦漢與魏晉時期,云肩就初現身影,不過那時它是作為宗教藝術中的裝飾,帶著幾分神秘的色彩。
到了隋唐,云肩逐漸從神仙身上“下凡”,成了宮廷女子的時尚單品。貴族們在云肩上大做文章,用金線繡上繁復的花紋,鑲嵌各種珍貴的寶石,每一片云肩都彰顯著皇家的奢華與尊貴。
宋代云肩進入文人審美體系,形制趨向雅致。分片式設計暗合”天圓地方”宇宙觀,四片垂角象征四季輪回。隨著紡織業發展,云肩在市民階層中普及,臨安城商鋪出現專門制作云肩的”肩兒鋪”,普通百姓可在婚嫁時租用繡花云肩。
元代云肩融入游牧民族特色,出現大量云紋與鷹隼圖案。此時云肩結構出現六合式與八仙式多層疊加設計,邊緣裝飾從流蘇發展為珍珠瑪瑙串飾。元朝官府頒布《大元通制》,明確規定五品以上官員云肩可用金線,平民禁用織金材質,這種等級制度加速了云肩工藝的精進。
而到了明清,云肩徹底“飛入尋常百姓家”。普通女子也能用靈巧的雙手,在布料上繡出花鳥魚蟲,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姑娘出嫁時,一件精美的云肩更是必不可少,它承載著家人的祝福,寓意著婚后生活如彩云般絢爛。
(圖源網絡,權侵刪)
參考文獻:
[1]郭麗、王嘉新:《傳統云肩紋樣在現代絲巾設計中的創新應用》
[2]趙盈:《云肩元素在服裝設計上的美學研究》[J] ,《遼寧絲綢》,2023年第3期,第40-41頁。
[3]龔有月.近代云肩的造形藝術解析[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19(04):28-35.《論唐代服裝的特點》彭歆
[4]邢樂,梁惠娥,劉丹丹.論云肩之緣飾工藝及其美用價值[J].紡織導報,2014(02):78-81.《唐代服飾的歷史演變與藝術特征研究》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