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丨傳承和革新:描繪千年之美——工筆花鳥畫①
工筆花鳥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重要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畫和彩繪陶器。在古代,人們利用彩繪裝飾物表達對花鳥的贊美和崇敬之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形式逐漸演變為繪畫藝術,并形成了工筆花鳥畫的基礎。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是跌迭起伏,由萌芽、成熟、繁榮、衰落到如今的東山再起,又重新成為文化舞臺上一顆耀眼之星。
(一)萌芽
早在原始社會,工藝、雕刻和繪畫還沒有形成明確的分工,花鳥畫就已經有了雛形,在史前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中,就出現過樸素、充滿神秘色彩對花鳥魚蟲的精彩描繪。在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中,花鳥畫已初露端倪,花鳥畫的紋樣多種多樣,除了鳥類、魚類和青蛙等動物,還有豆莢、花瓣和花蕾等植物圖案。這些玉器、陶器上的圖案,可稱得上是我國早期的花鳥畫藝術。
工筆畫的發展和演變經歷了漫長、曲折的歷史進程,至今我們能見到的最早的繪畫,是湖南長沙楚墓出土的戰國帛畫《龍鳳人物圖》和《人物馭龍圖》。兩幅作品雖為2000年前楚人的喪葬之物,卻表現出充滿浪漫色彩的神話人物。
人物龍鳳帛畫 戰國 佚名
《人物龍鳳帛畫》創作于戰國時期,距今2400年左右。“帛畫”是指古代繪在絲織物上的圖畫,畫中女子側身而立,細腰長裙,廣袖寬袍,姿態優美大方,雙手合掌前伸,似在祈禱。其前上方各有一龍鳳升騰起舞。整幅畫以線描造型,線條挺拔有力,簡勁流暢。黑白關系的處理、人物位置的安排,都別具匠心。
人物御龍帛畫 戰國 佚名
《人物馭龍圖》較前一幅作品在技法上更為成熟和完整,表現了墓主人飄逸的造型,加之龍舟等環境,物象動態有溢于畫外之勢。此外,作品除線條勾勒之外,還略施墨彩渲染,被稱為中國早期肖像畫的杰出代表,人們將其與《人物龍鳳帛畫》一起并稱為先秦繪畫藝術中的雙璧。
自秦代蒙恬造筆以來,使毛筆的制作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為秦、漢時代繪畫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證,并且由于顏料品種和研制方法進一步完善,是漢代繪畫的色彩更為絢麗。
(二)逐漸成熟
五代是花鳥畫發展的重要時期,繼承了唐代的傳統。出現了“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兩大重要的風格體系。該體系延續至今,影響深遠?!包S家富貴”指后蜀畫家黃筌所作的院體花鳥,多寫珍禽瑞鳥、奇花怪石,富麗堂皇。具體以細挺的墨線勾出輪廓,然后填彩,即所謂“勾填法”,其畫風延續將近百年;“徐熙野逸”指江南處士徐熙所作花鳥,多寫江湖汀花野竹、水鳥淵魚,畫風粗筆濃墨,略施雜彩而筆跡不隱,即所謂“落墨花”。他們所創造的勾填法、勾勒法、沒骨法,將花鳥的表現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標志著工筆花鳥畫的技法走向了成熟,并為后來開創的許多工筆花鳥畫派奠定了基礎。
黃筌《寫生珍禽圖》
徐熙《雪竹圖》
參考文獻
《淺談工筆畫花鳥畫的歷史演進與發展創新》 郭英博
《當代花鳥畫的特征》 張潔瑞
《工筆花鳥畫中傳統文化的傳承》 侯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