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江南茶事美學——茶器薈(二)
這世上大概再沒有哪種食品或飲品,像茶這般“愛美”。
茶葉本身不僅要口感美,氣味美,還要講究形色美,藏茶的器皿要美,泡茶的茶具更要美。可以說,茶器之美,是現代生活美學的重要代表。那么,你對茶器的了解有多少呢?
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指種茶的凹地)、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茶圣陸羽在《茶經·四之器》中,則把炙茶、碾茶、煮茶、飲茶、貯荼等,對茶的品鑒有育化、改善、帶有精神屬性的茶具,全部定義為茶器。
二十四茶器
茶器在茶藝流程中十分重要,與茶葉、湯水、火候共同構成茶藝的重要因素, 故有“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之說。在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歷史上,不同的時期,茶器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飲茶方式主要經歷了:煮茶—煎茶—點茶—搓泡—壺泡—工夫茶的階段。茶被食用、藥用時沒有專用的茶器,直到茶被作為生活中的飲品時,專用的茶器才開始獨立出來。隨著喝茶方式的不斷演變,每個階段都有其對應的用具,所用的茶器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墓葬出土部分文物標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鞏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天璽尚城項目區發掘清理了三座唐文宗大和六年(832)的墓葬(編號M234、M235、M226),三墓各發掘出土隨葬的一套三彩、單彩茶具。這些珍貴的出土文物主要有:茶碾、茶爐、茶罐、茶盂、執壺、茶盤、茶盞等器物以及煮茶坐俑。這些器物多與陸羽《茶經》所載一致。)
明代中期以前流行煮茶法,茶盞在所有茶具中處于核心地位。自中期以后,由于泡茶法的流行,茶壺取代茶盞成為了核心茶具。紫砂壺的出現,助推了茶味散發,豐富了茶藝雅趣。人們發現紫砂壺既不奪茶葉真氣,又能使茶湯的色香味充分發揮出來,還兼具審美功能。
茶器主要包括燒水茶器、飲茶茶器和清潔茶器等,而 “飲茶茶器”則是茶器中的重中之重~
一.唐·茶碗
同樣是“盞造型”的茶碗,為何唐代的口就比宋代的敞與淺?因為唐盛行的是煮茶,將團茶碾成末后直接放在茶鍋里煮,煮后直接舀進茶碗中即可,而宋時流行的點茶是直接在杯盞中進行,故唐的盞口淺,宋的則較深。
故宮館藏越窯青釉花瓣口碗(碗十花瓣口,口以下漸斂,平底,里外滿釉,釉色青綠,如“嫩荷涵露”、“古鏡破苔”。)
故宮館藏邢窯白釉玉璧形底碗(釉色潔白,不用化妝土,施釉到足墻,光素無紋飾。釉質瑩潤。)
唐代茶碗器形較小,器身較淺,器壁呈斜直形,敞口,玉璧形碗足,器身小而輕巧,敞口淺腹,適于飲茶;加以制作精良,釉色瑩潤,名器如越窯和邢窯的茶碗,造型風格又各有特點。
二.宋·茶盞
建盞是黑瓷器領域十分典型的代表,同時也是中國宋代8大名瓷之一,該制品宋時為皇室御用茶具。從形態層面來看,它的底比較小,口很大,整個形狀如 同漏洞,產于 “建窯 ”,出產地是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所以也稱這種瓷器為“建盞”。
從建盞的基本藝術特征來看,其內部和外部都施上黑釉,外壁黑釉不到底,露色胎,以鐵結晶自然形成的斑紋為飾。建盞用正燒,所以口沿釉層相對來說比 較薄,但是內部的底聚釉相對來說比較好,在它的外邊會施半釉,通過這種方法,以免在燒窯的過程中底部出現沾釉的情況,因為釉在高溫的情況下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流動性,所以也有著一定程度的掛釉,而這種現象也叫做“釉淚”、“釉滴珠”。
建盞的顏色呈正黑,或偏黑色,可以很好的觀察斗茶時,茶湯白的程度,水痕形成的快慢;建盞的盞底深,盞口寬,便于茶筅攪拌擊拂,打發茶末;而建盞的胎厚,則能夠保證茶湯不易冷卻,達到保溫的效用。建盞可以說是為了斗茶而產生的茶器,所有的條件都是為了滿足斗茶的需求。
三.明·茶壺
宋代退出歷史舞臺之際,建盞也漸漸消失在茶客視線內。飲茶方式開始出現改變,追求刪繁就簡、返璞歸真,此時,紫砂壺開始異軍突起,成為新潮茶器。紫砂壺因傳熱緩慢、提攜不燙手、泡茶不走味、 貯茶不變色的實用性能,開始風行,至今長盛不衰。
紫砂茗壺的造型,千姿百態,有樸實的實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物造型,但總括起來分為下列各類:幾何形、自然形(花塑器)、筋紋器及水平壺和茶器等。
另外,紫砂壺也能進行養壺,長久的把玩、使用紫砂壺沖泡茶湯,可以讓茶壺吸收茶湯中的茶油,從而變得光潤似玉,讓人愛不釋手。
四.清·茶蓋碗
清朝蓋碗的流行,與愛茶的乾隆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古書畫中就可窺見史實。愛茶的清帝經常將歷史名茶畫中的主角換成自己,投入其中。乾隆最愛、代代相傳的三清蓋碗就是當時流行的鮮活例子。
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漢族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在清代,不乏官窯燒制的蓋碗三才杯,有的甚至極其精美,描金畫銀,在茶碗上畫山水花鳥,或者題詩作詞,蓋碗繁復多樣,詩意盎然,盡管器形小,年代并不高古,然亦堪稱古瓷中的精品之一。
清乾隆 青花粉彩“一團和氣”紋蓋碗(一對)
清雍正 粉彩人物紋蓋碗(2件)
隨著茶文化的興起,世界各地出現越來越多的茶館。用茶招待客人,進一步用茶文化代替酒文化,“一杯清茶也醉人”,這是對中華民族、對勞動、勤奮和節儉成果的贊賞。茶,是山川靈秀的精靈,賞茶、品茶能夠洗滌人的身心,除去紛紛擾擾。
“茶事是雅人之事,用以修身養性”,茶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飲茶可以思源。茶文化既是視覺享受,也是一種文化熏陶,品茶不僅僅是解渴,更是品味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心靈的感悟,這才是中國茶文化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陸羽.茶經[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2]廖設生.懷古論今,氣象萬千——建盞與茶的密切關系[J].東方收藏,2019(6):44-47.
[3]周琴娣.淺談紫砂“十件至樂茶具”組合的自然美[J].江蘇陶瓷,2017,50(04):73-75.
[4]田景.建窯建盞的釉色賞析探討[J].全國性建材科技核心期刊——陶瓷,2021(3):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