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家麟《辛亥無錫光復之實寫》鈔本(貳)
1903年歸國后,秦毓鎏在上海發起成立國學社,繼續宣傳革命思想。1904年,與劉季平、費公直等人創辦麗澤學院,藉以培植革命人才。同年,與黃興、劉揆一等創立華興會,被公舉為副會長。在密謀舉事消息泄漏后,秦毓鎏秘密離開湖南,先后赴安徽、廣西等地任教,并“擇學生中之有志者為之演說革命”。1911年11月3日上海光復后,秦毓鎏由滬返錫,秘密籌劃在無錫發動武裝起義,并于11月5日在秦宅約集同志“漏夜計議”,據錫金光復同人編撰的《秦效魯先生革命事略》記載,參與此次密謀者包括吳廷枚、孫保圻、秦昌源、周銘初、倪國梁、許嘉澍、竇魯沂等數十人。當時,競志女學是無錫光復的秘密籌備機關,該校體育教師錢鼎奎、國畫教師王師梅均是此次密謀的重要成員,鄒家麟任職該校,亦曾“躬預其事”。據鄒文記載,無錫光復前夕,起義令箭的制作和革命政權印章的刻制等工作均是在競志女學完成的,發號令箭系用三尺竹布縫好后,“以體操短棒為之”,而軍政分府印則是由王師梅在方磚硯底刻成。11月6日,無錫、金匱兩縣“兵不血刃”光復,錫金軍政分府肇建,分軍政、民政、財政、司法四部,由華承德任軍政長,裘廷梁任民政長,孫鳴圻任財政長,薛南溟任司法長。11月10日,錫金軍政分府總理處成立,秦毓鎏被推為總理,以總四部。在革命政權籌建期間,鄒家麟與竢實國文教師吳廷枚共同留守金匱縣署,以備交接,后因對秦毓鎏出任錫金軍政分府總理不滿,并未在新政權中謀取職務。
該文主要記述了辛亥革命期間秦毓鎏等人籌謀光復無錫和錫金軍政分府成立經過,以及秦毓鎏出任錫金軍政分府總理和無錫縣民政長時期的無錫政壇。鄒家麟曾是辛亥無錫光復革命營壘中的一員,但在其著述中卻對秦毓鎏及其僚屬不乏微詞,鄒認為以秦毓鎏為首的錫金軍政分府在“自植權力”,有違革命初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錫金軍政分府創建初期面臨的復雜形勢和革命陣營內部的矛盾和分化。同時,鄒文對錫金軍政分府成立初期的無錫政壇補充了許多歷史的細節,從另一個角度刻畫出歷史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其對無錫光復史實的記述具有一定的歷史參考價值,有助于我們深刻認識辛亥無錫光復的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