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書畫大展“掇菁擷華”之古代篇(一)
無錫書畫風氣之盛
自魏晉始元、明、清之際無錫書畫人才輩出
名留青史者數不勝數
雄風久振,百代稱圣
這些書畫史上的代表人物
對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掇菁擷華——無錫歷代名家書畫精品展”第一部分古代篇:傳世瑰寶 代代守護,我們將介紹倪瓚、王紱、安紹芳、嚴繩孫、王澍、邵寶、高世泰、華冠、秦炳文、華胥十位無錫籍書畫名家。
倪 瓚
元 倪瓚 苔痕樹影圖(局部)
倪瓚,元代畫家。字元鎮,號幼霞,別號云林子等,江蘇無錫人。筑“云林堂”、“清閟閣”,工詩文,善畫山水、竹石,長于書法,諳熟音律。其山水宗法董源,參以荊浩、關仝筆法,用筆方折,創“折帶皴”寫山石,畫樹木兼師李成。書法從古隸入手,又以“二王”為宗。后人把他和黃公望、吳鎮、王蒙并稱為“元四家”。
倪瓚的作品追求清幽散淡的獨特審美風格,這種風格后來被視為“逸品”的代名詞,是中國文人畫最高境界的體現,成為明清乃至后世文人雅士力捧和追求的目標,而倪瓚與他的作品也因此成為中國文人畫史上不可企及更無法超越的巔峰。
王 紱
王紱,明代畫家。字孟端,后以字行,號友石生,又號九龍山人。善畫山水墨竹,山水畫有繁、簡兩種風格,繁筆線條較長,轉折靈活,多用中鋒,學王蒙、吳鎮筆法。簡筆則干筆、偏鋒、皴擦并用,來自黃公望、倪瓚。畫墨竹筆法靈活穩健,含有書法特點,多受文同影響。
明 王紱 枯木竹石圖
王紱畫風繼承元代文人畫傳統,重視筆情墨趣,是明代中期吳派畫的前導。此圖枯木竹石圖軸,枯木竹枝交錯,孤樹挺立,筆法宕逸,墨色前枯后潤,干濕對比,相互呼應。
安紹芳
安紹芳,明代書畫家、詩人。字茂(懋)卿,號硯亭居士。擅詩詞、書畫。書臨曹娥碑,尤擅楷、行、草書;山水摹黃公望、倪瓚;旁及寫蘭竹,別具一種清芳。不易為人作,姑以自寄其瀟灑而已。有《西林全集》二十卷行世,萬歷四十七年刻本。
明 安紹芳 仿倪疏林遠岫圖
嚴繩孫
嚴繩孫,清代詩人、書畫家。字蓀友,號秋水、勾吳嚴四,晚號藕蕩漁人。初與朱彝尊、姜宸英并稱“江南三布衣”。康熙間,舉博學鴻詞,授檢討,參加編修《明史》,官中允。詩多吟詠山水田園,也能畫。著有《秋水集》。
清 嚴繩孫 仿元人山水圖(局部)
王 澍
王澍,字蒻林,號虛舟。王澍書學歐陽詢,筆力勁健。康熙時以善書,特命充五經篆文館總裁官。告歸后益躭書,名播海內,摹古名拓殆遍,四體并工,于唐賢歐、褚兩家,致力尤深。著有《淳化閣帖考正》《古今法帖考》《虛舟題跋》等。
清 王澍 篆書五言聯
邵 寶
邵寶,別號二泉,正德間拜禮部尚書。辭官后在無錫設私塾教書。后在惠山創建二泉書院,因此世稱“二泉先生”。他是李東陽的門生,茶陵派詩人之一,詩文典重,一生著書百余卷。
邵寶書法善行草,其行書點畫飽滿渾厚,結體偉岸雄強,氣息古樸蒼勁,提按頓挫中,更覺骨力峻爽。明代朱謀垔中稱其書“深得顏魯公筆意”,深得其意而自成一格,其行草書筆力蒼郁雄暢,神采照人。
明 邵寶 行書自書詩卷(局部)
此件書法以篆隸為底蘊,用筆方中見圓,精力內含,遒勁舒和,意態超然,可謂拙中見巧,飄逸脫俗。該書法作品中融入了文人的氣質與學養。
高世泰
高世泰,字匯旃,江蘇無錫人,東林黨首領高攀龍之子,為東林學派傳人。善楷書,得王羲之黃庭法。進士。官至湖廣提學道。東林學派致力于傳播正宗理學,與湖湘學者有相近之處。
清 高世泰、嚴繩孫 紙本小楷扇面
華 冠
華冠,清代中期的畫家。原名慶冠,字吉慶,號吉厓、吉厓子,無錫(今屬江蘇)人。擅長作人物肖像。曾官廣西同知。擅繪山水、花卉木石,尤工肖像寫真。乾隆皇帝南巡時,以畫御容像受賞識,遂被征入京師。他從此游藝于皇族貴戚間,并為他們畫了大量的肖像畫。
清 華冠 王會汾像卷(局部)
秦炳文
秦炳文,清代畫家。字硯云,號誼亭,江蘇無錫人。道光二十年(1840)舉人,官戶部主事。三上春闈,留京八載,嘗一返里,挈子俱北。寄情詩酒,廣交游,精鑒賞,所藏皆精品。畫擅山水,初師王鑒,后宗黃公望、吳鎮,臻其勝境。
清 秦炳文 山水圖冊
華 胥
華胥,清代無錫籍著名畫家與鑒藏家。字羲逸,亦作希逸。在《無錫縣志》《國朝畫征錄》和《桐陰論畫》中都有記載。其水墨者直參李公麟之法,擅畫人物仕女,密致而不流于刻劃,與惲壽平花卉、王翚山水并稱。
清 華胥 擬唐寅山水軸(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