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無款寒林禽鳥圖
時間: 2020年08月16日 瀏覽次數:
2040
絹本。縱142.5厘米,橫74厘米。國家二級文物藏品。
“寒林”是北方地區的自然景象,繪畫中的“寒林圖”旨在表現“荒寒蕭瑟,煙蕪凄惻”之情,最初由北宋面家李成、郭熙等人所創,《圖畫見聞志》載李成“尤善畫山水寒林,神化精靈,絕人遠甚”,后郭熙、李宗成、黃赟、符道隱,趙士腆等宋代畫家都曾繪制過這一繪圓主題,使之成為中國繪國史上自宋以來一個常見的創作母題。本圖延續了這一主題,圖中老樹椏杈,各種禽鳥或靜或動,散落其間。筆墨蒼勁有力,極富縱逸之致。山石多用剛勁的斧劈皴,樹枝則以草書入畫,禽烏工寫兼具,應為明初“院體”花鳥畫作品。
該圖下方樹根部有北宋嘉興人“唐忠祚”楷書藏款,據《宣和畫譜》載,唐忠祚是“(唐)宿之從弟,(唐)希雅之孫也。善畫羽毛,花竹,皆世傳之妙”。另劉道醇《宋朝名畫評》、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元夏文意《圖繪寶鑒》等書有傳。據載北宋徽宗時期御府曾藏唐氏作品二十幅,并有《寒林圖》四幅,此圖當是明人偽作唐氏作品,抑或是后添款佚名明代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