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暑”于你丨無錫博物院里的“七彩之夏”
炎炎夏日,
無錫博物院準備了豐富的“文化大餐”,
在清涼愜意的環境里了解歷史人文,
還可以帶娃參加學習游玩兩不誤的研學旅行!
讓我們一起回味
PICK有你參與的精彩瞬間!
1、“雛鷹小隊”系列研學實踐活動
“雛鷹小隊”是無錫博物院七彩假日的品牌活動,旨在拓寬青少年學生知識面、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活動在暑期每周二至周六的上午開展,緊貼無錫傳統文化主題,精選“活字墨譜”“植物扎染”“塑說無錫”“絲網印刷”“瓷土生輝”等趣味課程,將展覽參觀、動手實踐與展示分享深度結合,讓少年兒童真正做到“做中學”。同學們在“活字墨譜”中感受了活字印刷技術;在“植物扎染”中親手做一條扎染絲巾;在“絲網印刷”中體驗一把制版、印刷的過程,DIY印制屬于自己的小布袋。
2、三大主題課堂:文博課堂、藝術課堂、科學課堂
這個暑期,三大主題課堂精彩延續。文博、藝術、科學三大課堂,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培養了孩子們多方面的能力,打開了他們探索傳統文化知識、開拓視野的一扇門,同時也讓更多的孩子領略到藝術和科學的魅力,堅定了文化自信,簡直是同學們校外的“第二課堂”,深受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3、“銅”話故事會系列研學課程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在古時被稱為“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他化學元素錫、鉛等的合金。剛剛鑄造完成的青銅器是金色,但因為出土的青銅因為時間流失產生銹蝕后變為青綠色,被稱為青銅。本系列課程在7月19日—22日以及7月26日—29日下午開展了兩期,每期包含有“饕餮盛宴”、“酒以成禮”、“卷甲韜戈”以及“制禮作樂”4個主題課程,分別從食器、酒器、兵器以及樂器四個角度并結合特色青銅器為同學們展開講述,從飲食到禮樂,從宴飲到戰爭,幫助大家了解神秘的青銅王國,一窺古人們的生活百態。
4、“吳地文明”系列AR課程
“吳地文明”系列AR課程運用了AR增強現實技術,以無錫博物院“南宋龍泉窯梅子青釉鬲式爐”、“元春水玉帶扣”、“清楊芝山款西園雅集圖核雕”、“元‘鄧萬四郎’款連生貴子高足金杯”、“蟠桃會”等多個珍貴文物為主題,借助科技將這些文物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并且配套推出了《宋人風雅事》、《‘勾’‘搭’之連》、《蘇東坡的朋友圈》、《春風一杯酒》、《王母娘娘的生日party》等12期系列課程,給學生們帶來沉浸式的學習體驗,使文物在學生面前“活”起來。本系列課程在8月2日—19日每周二至周五下午開展,課程有趣生動,并設計有不同的互動體驗項目,學生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來感受古人的匠心和這些文物所蘊含的高超技藝。通過“宋人風雅事”我們來一場宋代的“穿越之旅”;在“蘇東坡的朋友圈”課程中我們直擊這位北宋斜杠青年和他朋友們的聚會現場。
5、“行走”系列研學旅行
“行走”系列研學旅行是無錫博物院榮獲全國“2021年度十佳文博社教案例”的品牌社教活動。這個暑期,無錫博物院共開展“運河尋蹤”、“江南古橋”、“泥塑雅韻”、“映月之聲”主題研學線路8期,其中“運河尋蹤”線路更是多次加場。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研學旅行的開展主要有“研學”和“游覽”組成,所有線路都以無錫博物院為起點,以院藏文物、地方文旅資源為“學”的線索,在行走的課堂里,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生動而立體的書,孩子們從中見天地之大,在玩中做、做中學、學中悟、悟中行。
6、“尋找你的聲音——小小文物代言人”活動
7月19日—22日開展的“尋找你的聲音——小小文物代言人”活動,通過4天的綜合集訓,各位同學過關斬將,打造“最美童聲”,成為一名合格文物代言人,用他們清澈的嗓音解鎖別樣的歷史,訴說無錫的城市故事。
本次活動不僅依托我院藏品及場館優勢,更特聘無錫廣播電視集團知名主持人云松老師進行播音專業指導。我院專業星級講解員化身導師,對學生進行小班制精心培訓,幫助學生了解文物背景知識,最終考核擇優選取前10強成為無錫博物院童聲版語音導覽的特邀配音員。上線后的童聲版語音導覽改變了傳統成人配音帶來的距離感,充分調動青少年參觀博物館的興趣,滿足他們對歷史文化的求知渴望,讓“最美童聲”借文化傳播之力向全市乃至全國青少年展示健康向上的正能量,讓時代之音與古老歷史激情碰撞擦出火花,奏出和諧社會的文化最強音。
7、“小小夢想秀”——科普互動訓練營
一年一度的“小小夢想秀”科普互動訓練營在7月26日-30日開展,活動通過5天的學習與排練,以生動有趣的舞臺劇表演形式,向孩子們普及人體消化系統大家族的科學知識,同學們不僅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科技的神奇,更過足了“戲癮”。
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小小的種子,愿未來的日子里,博物館成為更多觀眾人生進步的階梯!揮別暑假,精彩不停!更多活動,敬請關注無錫博物院官方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