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將領黃中元等轉呈李鴻章稟帖(壹)
墨筆小楷,紙質。長22.9厘米,寬45厘米。
該稟帖釋文如下:
會合稟統領
敬稟者:本日寅刻,東華等帶隊馳赴祝塘,先將大隊札住該處,以為策應。隨各帶小隊前進一里之遙,即見賊匪沿涇遍野,往來絡繹不絕,聯札營壘,星羅棋布,約計三十余座。凡蜜樹叢草之區,盡豎旗幟,似欲為疑阻我師之計。東華等再四細商,須分三路沖擊,松林各營撓其中,中元、映文各營撓其左,建瀛各營抄其右,東華帶炮船駛入,水陸夾擊,令其首尾不能相顧。商確已定,齊力奮進,無不以一當百,以十當千。賊眾雖多,已有不敵之勢,膽猶抵死,抗拒不退。水陸并攻,槍炮齊發,自明時鏖戰以至申時,逆等萬難再當,始行敗走。我軍乘勝猛進,直赴過王塘十余里,將近周王莊,盡將賊營踏毀,斃匪二千余名,生擒千余名,落水淹沒者無算,奪獲軍械旗幟不計,所有遺糧米概行賑濟逃出難民。本當一鼓珍滅,因時值天暮,又聞周莊另有股匪數萬潛伏,未敢輕忽,隨各收回祝塘。松林各營屯于街之前,建瀛各營屯于街之尾,中元填駐祝塘賊營,東華炮船即泊祝塘河下,映文駐扎長涇以顧后路,水陸防范綦蜜,嚴備周莊踞匪詭計。此二十五日攻剿祝塘、王塘援逆大勝獲全勝之實在情形也。擬明日仍各激勵士卒,率同進掃周莊一帶股眾,誓欲滅此朝食,以期上慰。
憲廑藉酬知遇,伏乞大人俯賜察核,轉稟撫憲,肅此具稟。恭請崇安,伏乞 垂鑒。
樹聲、中元、東華、嗣武、映文等謹稟
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稟文前和文末各有一墨筆草書“行”字,說明所稟報事項已獲得上級批準。從相關史料來看,該稟帖系淮軍將領黃中元、王東華、滕嗣武聯合道員張樹聲等轉呈李鴻章的稟文,主要就1863年9月7日(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清軍圍剿祝塘、王塘等地太平軍的戰況進行了匯報,從側面反映出太平軍為保衛革命果實與晚清統治者激戰的慘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