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館藏|現代陶壽伯三色梅圖軸
時間: 2023年01月01日 瀏覽次數:
2746
“眾芳搖落獨喧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br/>
嚴冬百花凋零,唯有梅花生機勃勃,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紅的如火,白的似雪,綠的如玉……無錫博物院藏現代陶壽伯《三色梅圖》就描繪了這明麗動人的美景。
陶壽伯(1902—1997),名知奮,又名之芬,別署萬石樓主,江蘇無錫人。自幼誠篤好學,15歲即投蘇州刻碑名師唐伯謙門下,研習書法、篆刻、鐫碑等技藝。25歲轉師藝林宗師趙叔孺,學習篆刻、書畫,登其堂奧。46歲又入張大千門下,成為大風堂重要傳人。其繪畫、書法、篆刻無一不精,并稱“三絕”,尤工寫梅,被稱為“畫梅圣手”。
陶壽伯29歲開始畫梅,遍習歷代畫梅名家,研究其技法、韻致和精神。同時取法自然,常游無錫梅園、蘇州鄧尉等地,涵泳于梅香雪海中。一生畫梅兩萬余幅,腴瘦疏密,盡得其態,干枝花葉,盡得其神。
無錫博物院藏現代陶壽伯《三色梅圖》,縱124.5cm,橫68cm,左上自題:“生涯憑此一枝筆,寫我胸中三色梅。萬石樓主陶壽伯寫于臺北,時年八十有九于元宵也?!?鈐印:“陶之芬印”(白文)、“陶壽伯”(朱文),署款引首處:“江南”(白文),左下:“香雪海畔是我家”(朱文),右下:“萬石樓”(白文)。圖中梅樹枝干從左往右取勢,用水墨勾寫皴擦,重墨點苔,瘦勁古拙、挺拔俊逸;紅梅以朱紅點寫,艷似桃李、燦爛如霞;白梅用淡墨勾勒,冰肌玉骨、不染凡塵;綠梅以淺綠暈染,淡妍疏雅、清麗脫俗。作品筆法蒼古,幽韻動人,呈現出梅花奇麗冷艷的姿色,仿佛在寒氣中有暗香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