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名畫記|明 盛茂燁 板橋雞聲圖軸
時間: 2025年01月14日 瀏覽次數(shù):
1349
明 盛茂燁 板橋雞聲圖軸 絹本設(shè)色
縱154.5厘米 橫78厘米
無錫博物院藏 國家二級文物
盛茂燁,號研庵、念庵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從其存世作品可知,主要活動于明萬歷、崇禎年間,與丁云鵬、李士達、邵彌、張宏等有書畫交往。善畫山水,兼畫人物。《無聲詩史》評其“寫山水布景設(shè)色,頗具煙林清曠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意在筆先,饒有士氣。”《圖繪寶鑒續(xù)纂》稱其“善山水,樹木槎丫,山頭高聳,雖無宋元遺意,較后吳下之派,又過善矣。”
此作根據(jù)唐代詩人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詩意而作,繪于崇禎元年(1628)。近景繪岸渚坡石和幾株枯枝無葉的老樹,樹木占據(jù)中心位置,以較為濃重的水墨繪出,使其更為突出,營造出強烈的空間感。
中景繪籠罩在薄霧中的樹木、板橋和掩映在樹后的一片屋舍,期間繪各色行旅,有挑擔(dān)的行人、馱著包袱的驢隊和趕驢人,有在旅店中休息的行人、倚靠在門邊向外張望的仆童、騎著騾子匆匆趕路的旅人等。遠景霧靄重重,山巒層疊。
整幅畫布局精巧,畫面由近及遠,層次分明,通過墨色濃淡變化,景物之間的重疊遮擋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空間遠近變化。筆墨技法上,多以細密短皴、淡墨暈染表現(xiàn)山石質(zhì)感;樹木枝丫多用雙勾,呈鹿角狀;點景人物用筆簡練,頗為傳神。整幅作品技法純熟,刻畫細膩,成功營造出冬日拂曉時分霧靄迷茫、幽深冷寂的氛圍,又生動刻畫出行旅趁著月光余暉趕路遠行的孤獨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