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超高的人的6個弱點
智商高一些,生活就會更省心、更幸福、更加豐富多彩?
近日,Quora社交網(wǎng)站(相當于國外的知乎)上一個題為“聰明有什么壞處?”("When does intelligence become a curse?" )的問題收到了100多個回復,其內(nèi)容都說明了這一點。
很多智商超群的人參與了這個話題,他們分享了聰明帶來的壞處,比如人們總是對他們有過高的期望,以及被誤認為驕傲自大等很多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整理了智商超群者的6個弱點,并解釋了隱藏在他們背后的科學原因。
1. 總是很理性而不是感性
Quora網(wǎng)友馬庫斯·格杜爾德(Marcus Geduld)說他通常可以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夠清楚地告訴別人——但從來沒有真正因抒發(fā)情感而感到寬慰。
“這 對于聰明人特別是那些善于表達的人來說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他們常用言語作為掩飾自己情感的煙幕,而且他們的言語對描述情感狀態(tài)的描述越準確,就越難真正地 抒發(fā)情感(所謂‘道理我都懂’)。不善言辭的人可能通過肉體的活動來表達情感,他們會大喊大叫,揮拳踢腿,狂奔尖叫,低聲啜泣,手舞足蹈……而我屬于善于 表達那群人,所以我會選擇用語言來表達。但是當我表達完情感以后,它們?nèi)匀豢ㄔ谖业男念^沒有得到釋放,我僅僅是在心里貼了一張表示這個情感的標簽而已。”
格杜爾德的觀點體現(xiàn)了認知能力(智商)和情感控制能力(情商)的差異。科學家并不能確切證明兩種能力是否有關,如果有關又有什么樣聯(lián)系,但是一些有趣的研究[1]顯示高情商可以彌補智商的不足,至少在職場是這樣。而換句話講,你也可以認為高智商的人根本不需要依靠情商來解決問題。
2. 人們會習慣性地認為你干什么都出色
“不論在任何情況下,你都會被自動認為是最優(yōu)秀的,”羅西納·納西爾(Roshna Nazir)在網(wǎng)站回復上寫道,“你找不到任何人來傾訴你的軟弱和不安。”更糟糕的是,你會每天惴惴不安,整天擔心自己表現(xiàn)得不夠優(yōu)秀。
“這就使你畏手畏腳,因為懼怕失敗而不敢冒任何風險。”紹拉巴·梅塔(Saurabh Mehta)在網(wǎng)上這樣回復道。
“今日心理學”網(wǎng)站上登過一篇節(jié)選自《聰明孩子,要聰明地培養(yǎng)》(Smart Parenting for Smart Kids)一書的文章,也說明了這個問題。作者在文章中寫到:當孩子們非常聰明,在學校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時候,他們的家長反倒會對孩子未來的成就感到擔憂。
不幸的是,“有些時候家長過分關注孩子的成就,而忽視了孩子的個性。”
3. 你可能無法體會努力的重要性
一些Quora網(wǎng)友提到:智商超群者會感覺自己用比常人更少的努力就可以應付大多數(shù)事情,但高智商并不總是會帶來成功,而智商超群者可能永遠培養(yǎng)不出成功所需的堅忍品質(zhì)。
用Quora網(wǎng)友肯特·馮(Kent Fung)的話來說,“當有人早早地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他們不需太多努力就可以使自己不落后的時候,聰明反而會成為他們未來發(fā)展的障礙,他們將永遠培養(yǎng)不出堅韌的職業(yè)素養(yǎng)。”
一項研究表明責任心(如你工作的投入程度等)實際上是和智力水平呈負相關的,研究者表示,高智商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沒必要那么努力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4. 在日常談話中你會不斷地糾正他人的話,這可能會激怒他們
當你知道某人說的事情完全不對的時候,你會忍不住去糾正。但這種對正確事實的過分“堅持”可能會冒犯他人,導致他人的尷尬——甚至失去朋友。(譯者忠告:過分較真會沒有朋友的!)
“智力超群”是一種糟糕的體驗,拉希特·卡拉瑞迪(Raxit Karramreddy)說道,“每當你糾正他們錯誤之后,他們就會不跟你玩了,或者不跟你說話了。”
5. 你往往會想太多
在Quora的回答中,一個常見的主題是聰明人往往會陷入花太多時間考慮分析的困境(所謂沉迷思考,無法自拔)。
例如,如果你遇到每一個概念、經(jīng)歷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想弄清楚它的存在意義,你可能就會變得非常絕望傷感。“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停滯不前、毫無生機,你會意識到一切都只不過意味著虛無。你不停地追尋生命的答案,但這卻會讓你非常抓狂。”阿卡什·拉德哈(Akash Ladha)在帖子中寫道。
實際上,2015年發(fā)表的一項大規(guī)模研究發(fā)現(xiàn):憂慮及沉思的確與語言智力有一定關系[4]。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沉迷思考,無法自拔”可能會讓高智商的人遲遲無法做出選擇。特爾塞卡·查克拉博蒂(Tirthankar Chakraborty)在帖子中寫到:“如果過度分析自己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及其后果,你會發(fā)現(xiàn)你什么決定也做不了。”
6. 你越聰明,就越清楚自己還有很多東西不知道
智力超群往往意味著比別人更清楚自己認知的極限。即使你非常努力,你也不可能學會并理解所有世間事物。
馬克·法克斯(Mike Farkas)寫到:“高智商就像一個魔咒——你知道的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知道的越少。”
法克斯的觀點與一個經(jīng)典實驗不謀而合,賈斯汀·克魯格(Justin Kruger)和戴維·鄧寧(David Dunning)1999年發(fā)表的一項經(jīng)典研究[5]證明:你越不聰明,就越容易高估自己的認知能力——反之亦然。例如,有一個實驗讓學生做美國法學院入 學考試(LSAT)改編題,結果發(fā)現(xiàn)分數(shù)最低的幾個學生對自己答對題目的數(shù)量高估了大約50%,而那些得分很高的學生卻僅僅略微低估了自己答對題目的數(shù) 量。
撰文:夏娜·萊博維茨(Shana Lebowitz)
翻譯:李玉璽
審校:丁家琦
原文鏈接: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downsides-of-being-smart-201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