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
時間: 2017年01月08日 瀏覽次數:
3337
宜興紫砂是一門點石成金的藝術,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技。若非親眼目睹,無論你有多么豐富的想象力,都很難將黃龍山中那些平淡無奇的礦石與燒成后光彩奪目的精美器皿聯系起來。
千百年來,宜興的匠人們一直用粘土制陶作器;到了明代,他們開始有意識地使用生坯強度更高,燒成收縮率更小的紫砂泥,并獨創性地使用打身筒和鑲身筒的手法來成型制壺,這使得紫砂器無論在原料、造型、成型手法還是實用性、觀賞性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同時,中國茶文化的發展連帶起茶具的不斷更新,明代飲茶方式由煮茶變為沏泡茶,這種新的風尚呼喚了紫砂壺的出現和風靡一時,而紫砂陶的良材美質也使茶葉的天然韻味發揮得淋漓盡致,正所謂“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可以說,紫砂藝術是陶文化、壺文化、茶文化高度結合的產物。
“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情。”小小的紫砂器皿,將壺藝、茶藝、詩詞、書畫與篆刻相兼于一體,而中華文化的千年底蘊,更增添了紫砂藝術的獨特魅力。此次展覽特精選無錫博物院藏歷代紫砂100件,期冀進一步弘揚中國紫砂藝術,更深入地挖掘紫砂文化的價值、內涵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