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文化漫游GO 樂學“趣”錫博2月活動
文化漫游GO 樂學“趣”錫博
寒假已至、春節將近
錫博的文化大餐已備齊
快來一睹為快吧!
文章很長、報名手速要快
雛鷹小隊·非遺漫游
課程一:瓷土生輝
選料、制坯、干燥、裝飾、上釉、入窯,古時的工匠們用一雙雙巧手賦予泥土新生,以造型、以裝飾、以釉色。樸實無華的泥土被粉碎重塑筋骨,被烈火灼燒重生,變為瓷器成為載體,從皇家到民間,從東方到西方。一位又一位不曾被史書記錄姓名的工匠捕捉時代審美,用精湛的技藝制作出千姿百態的瓷器,為后世的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本課程將從捏、塑、繪等多個角度,帶領青少年學生體會陶瓷藝術的魅力。
活動時間:2月1日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85727500(tips:周一閉館,無人接聽電話,請避開周一哦~)
課程二:清音幽韻
古人的“雅人四好”——琴、棋、書、畫,本指琴瑟、圍棋、書法、繪畫四種文人推崇和要掌握的技藝。今天,古琴不再是帝王將相或文人騷客的專利,而是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藝,更多人可以通過古琴來提升“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品格。本次課程通過對古琴的學習,聆聽千年雅韻之音,感受中國古典美學。
活動時間:2月2日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6-18周歲(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85727500
課程三:植物扎染
花果的根、莖、葉、皮都可以用溫水浸漬來提取染液。現在大家把這種植物染色稱之為“草木染”。本課程我們將館藏文物與傳統扎染技術融合,同學們以智慧提煉文物元素進行藝術扎染。
活動時間:2月3日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初中(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85727500
課程四:活字墨譜
印刷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是人類史上的創舉,而銅活字印刷術又以無錫人最為擅長,明代時期的銅活字印刷在富庶的無錫得到發展且享譽世界,直至近日,無錫依然是我國著名的印刷之鄉。本課程通過拓印詩句,深入了解無錫歷史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活動時間:2月6日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小學四年級至六年級(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85727500
課程五:“塑”說無錫
惠山泥人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名副其實的無錫傳統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杰出代表。本活動基于對傳承傳統文化歷史、開發地域文化藝術、弘揚優秀民間藝術的責任感,依托院內常設展覽《泥塑雅韻——惠山泥人》,向大家介紹泥塑的淵源、惠山泥人的原料、彩繪特征和制作流程等,讓更多青少年了解泥人藝術創作,真正理解傳統文化精髓。
活動時間:2月7日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以小隊形式報名,每小隊不少于4人)
參與方式:電話報名85727500
吳地文明?AR漫游
課程一:蘇東坡的朋友圈
他是滿腹詩書的詞人,也是筆走龍蛇的書法家,是仕途不順的倒霉蛋,也是宋代最紅美食博主。今天,就讓我們坐上AR的“時光機”,直擊這位北宋斜杠青年和他朋友們的聚會現場。
清 楊芝山款西園雅集核雕 無錫博物院藏
活動時間:2月6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至18周歲(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
課程二:遠山與意趣
古代文人有多愛山水?在小小的筆架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二。山水是文人自然崇拜和隱逸哲學的一部分,他們的詩書畫乃至文房擺件都能流露出這種審美意趣。這件元山形石筆架不僅十分細致地刻畫了遠山樹木、亭臺樓閣,還展現了“臥游山水,澄懷觀道”的哲學思想,一起來細細品味這遠山與意趣。
宋 山形石筆架 無錫博物院藏
活動時間:2月7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至18周歲(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
知識課堂?成長漫游
一、盛世華彩——“大清乾隆年制”款霽紅瓷盤賞析
清“大清乾隆年制”款霽紅瓷盤
紅釉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起初釉色并不均勻,呈色不夠鮮亮。明宣德年間,景德鎮人燒制出一種色澤極美、純度極高的紅釉,因被用于皇家祭祀,故被稱作祭紅。本次課程以院藏文物“大清乾隆年制”款霽紅瓷盤為起點,帶學生了解銅紅釉的顏色特點和燒制工藝,感受紅釉精神的傳承價值。
活動時間:2月1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4至18周歲(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
二、色彩構成――流彩畫體驗活動
人們的生活與色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色彩紛呈的大自然賦予人類奇妙的色彩感覺。我們通過的色彩感覺去感知、認識這個世界,色彩構成早已融入人們的生活中,成為現代生活的一個重要特征。本次課程,老師將帶大家了解了色彩的基本原理,讓學生們嘗試自己調色,來感受色彩的不同變化,最終創作一幅幅裝飾感極強的流彩畫。
活動時間:2月2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8周歲及以上(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
三、畫羅織繡,妙“布”可言冬令營
每當“數九”數到“三九、四九”時,寒潮就會頻繁降臨。我們只好在把自己包裹在羽絨服里,來抵御刺骨寒風的侵襲。但是在沒有羽絨服的時代,人們穿什么保暖?本次冬令營,我們結合院內展覽,以古代服飾為切入點,了解古人在冬季是如何御寒的和紙裘、蓑衣、斗篷使用場合等,并通過體驗織布機、制作古代服飾手工,加深理解。
活動時間:2月4日9:30—15:0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7—10周歲(額滿為止)餐費自理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
四、繪本藝術系列之《舞動的小人》
梁思成先生曾說:“藝術之始,雕塑為先。”雕塑藝術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以立體的形象反映藝術家對社會、生活、歷史、文化的思考,表達藝術家的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和審美理想。本節課我們以繪本《大腳丫學芭蕾》為切入點,帶大家了解立體雕塑的基本含義和表現形式,并用錫紙包裹軟鐵絲,扭出繪本中人物生動的舞姿,展現出人物的立體形象。
活動時間:2月25日9: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星空劇場
活動對象:4-7周歲親子家庭(額滿為止)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