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活動早知道,國慶錫博這樣游
2020國慶期間錫博開放時間
國慶期間10月1日—10月8日,無錫博物院及下轄專題館正常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7:00(16:00后停止入館),期間所有展覽免費開放,歡迎您參觀游覽。疫情防控期間,入院參觀請攜帶本人身份證,出示健康碼,并全程佩戴口罩,謝謝。
一佳節有雙——國慶、中秋特別活動
1閃閃紅星照我心——手繪紅軍包活動
說到紅軍軍裝,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標志性的八角帽和軍綠色的紅軍包,紅軍包曾經是一代人的記憶,現在成為了我們對革命年代的深刻回憶。又是一年祖國華誕,就讓我們的小朋友給紅軍包畫上五角星、寫上對祖國的美好祝愿、對長大以后自己的期許,以此來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國慶節日吧。
活動時間:10月1日10:0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 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限40對)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2花好月圓——中秋花燈手工制作活動
中秋佳節一定少不了賞月、賞桂、吃月餅這些傳統活動,而放花燈也是中秋的傳統習俗。這項活動在北宋時期就有記載,與元宵的大型燈會不同,中秋花燈主要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一家人一起制作一盞寓意吉祥的花燈,不僅可以點綴中秋的氛圍,也能增加親子間的互動,讓家人享受團圓的美好和喜悅。
活動時間:10月1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 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限40對)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3翰墨陶情——紫砂雕刻體驗活動
陶刻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是陶器的一種裝飾方式。陶刻的工藝非常繁復,需要耐心的雕刻和打磨,在陶刻中有一種較為特殊的藝術——紫砂雕刻,由于紫砂器廣受歡迎,關于紫砂的裝飾藝術也有許多類別。本次活動我們將聘請專業老師——徐尉杰,為大家講述紫砂雕刻的起源與發展,并現場教授大家一些基礎的紫砂雕刻技法,讓大家在動手實踐中了解優秀傳統技藝。
活動時間:10月2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18歲及以上成人(限40人)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4指尖經緯——織布體驗活動
織錦是用染好顏色的彩色經緯線,經提花、織造工藝織出圖案的織物,其藝術特色源遠流長,具有豐富的民族元素和歷史積淀,是各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目前考古情況來看,自漢代以來,南方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織布機,曾一度是重要的手工業來源。此活動立足地方特色,通過簡易版的紡織機來體會織布的技藝,了解布的經緯和圖案的排布,感受布的魅力。
活動時間:10月3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限15對)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5清風徐來----團扇繪制體驗活動
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團扇,取其明月之造型,故稱為“紈扇”或“團扇”。團扇不單單是遮陽扇風,更是文人之間交流賞玩之物,承載著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風韻。一起畫一面團扇,學習文人墨客在團扇上作畫題詩,感受別樣的佳節氛圍。
活動時間:10月4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 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限40對)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6 泥塑雅韻——泥人手繪活動
“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惠山泥人構思巧妙,做工精細,色彩絢麗,注重對人物性格、表情的塑造,是無錫的城市名片之一。活動結合館藏泥塑精品,帶領大家了解惠山泥人的歷史淵源、造型特點以及彩繪風格,通過給“小兵們”上色的體驗活動,感受惠山泥人的藝術魅力,傳承非遺文化。
活動時間:10月5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 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限40對)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7 沉淀時光——扎染體驗活動
扎染古稱扎纈、染纈,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織物在染色時部分結扎起來使之不能著色的一種染色方法,中國傳統的手工染色技術之一,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用紗線對織物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形式組合后進行染色。扎染作品有很強的隨機性,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應創作者而生的,是一項激發空間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藝術創作,感興趣的觀眾趕緊報名吧。
活動時間:10月6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 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限20對)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8 觸摸歷史——雕版印刷體驗活動
“雕版印刷術”被稱為是印刷術中的活化石,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并且其科學性使得它不會淹沒在歷史洪流中,是我國珍貴的文化瑰寶。本次活動準備了花卉、生肖主題的木刻雕版,讓觀眾體驗雕版印刷中的油墨印刷環節。同時還備有雕版印刷術的進階內容——活字印刷,供觀眾對比品鑒,感受這兩種印刷術各自的長處。
活動時間:10月7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 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不限(限200份)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二“行走”系列研學旅行
“行走”系列研學旅行之“倪迂之境”
在悠遠、厚重而多元的江南文化中,傳承至今的書畫文化是燦爛而有活力的一章。無錫自古以來誕生了數不清的文化名流、畫壇巨擘,倪瓚便是其中之一,如何讀懂倪瓚,他的一河兩岸式的經典構圖從何而來,他為何選擇用折帶皴描繪山石,他筆下創造的意境究竟有何不同?本次研學旅行將帶領青少年學生對倪瓚的《苔很樹影圖》與他的藝術追求作深入的探究。
活動時間:10月3日 9:30—15: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黿頭渚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限20對,10隊成行)
7歲及以上未成年人(喜愛繪畫或有一定繪畫基礎)
活動費用:388元/一大一小(含餐)
參與方式:請關注后續報名微信,按照提示進行報名
三“三大課堂”
1 文博課堂:庤乃錢镈——先秦貨幣賞析
《孟子》稱:“古之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無,有司者治之耳。”這里描述的是一種實物交換的市場制度,眾所周知,最初的商品交換是以物易物,直到貨幣的流通,貨幣的出現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建立在經濟社會的成熟發展基礎之上的。本次課程以先秦時期布幣的起源為例,向學生們介紹銅制貨幣的歷史淵源,并介紹刀幣、圜錢等秦始皇統一各國的貨幣性質,幫助學生們深入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狀況。
活動時間:10月11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30人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2 藝術課堂:“紫玉金砂”――紫砂壺制作體驗活動
紫砂藝術是傳統,更是民族瑰寶,紫砂壺方非一式,圓不一相,稱得上是造型最豐富的工藝品種。本期藝術課堂我們將帶領青少年學生初識紫砂壺的發展,了解泥料的種類,賞一賞名家所作的壺,通過制壺體驗來學習紫砂壺在工藝和形態上的藝術特征。
活動時間:10月17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20人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3 科學課堂:百花識吟系列之“一葉知秋”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將晚秋的楓林美景躍然于紙上。秋天,在這個多彩的季節,讓我們跟隨詩中的美景,一起來觀察落葉的顏色和形狀,了解秋季植物的生長習性,親手制作一幅樹葉貼畫,感悟秋季的魅力。
活動時間:10月24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7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30人
參與方式:點擊無錫博物院官微,進入報名頁面
四科普互動劇——消防總動員
本劇講述了小朋友佳佳一人在家時,遇到油鍋著火,老舊電器著火等一系列的災害,最后在消防超人的幫助下,撲滅火源的故事。本劇教導孩子們了解家用電器的使用年限,學習油鍋著火的滅火過程,認識消防標識和逃生知識,并了解如何使用滅火器,學習火場逃生技能,提高孩子們的消防意識。
活動時間:10月3日、10月10日、10月17日、10月24日、10月31日14:0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科技會堂
活動對象:不限
參與方式:現場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