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無錫博物院2021中秋假期參觀指南
中秋節
佳節團圓 · 千里共嬋娟
2021年中秋假期間(9月19日—9月21日)
無錫博物院及下轄
周懷民藏畫館
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
程及美術館
無錫碑刻陳列館
正常開放
開放時間9:00-17:00(16:00停止入館)
觀眾參觀請攜帶身份證現場取票
入館參觀請全程佩戴口罩
團隊參觀請提前3天官網預約
如需預約講解請致電0510-85727500聯系
祝大家中秋佳節闔家歡樂!
精彩·展覽
玲瓏神致 冰玉匠心——福建博物院藏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
展覽將明清兩代德化瓷器精品匯集一堂,產品形制豐富多彩,既有形神兼備的人物塑像,又有莊重典雅的陳設供器,還有精巧別致的文房雅玩和溫潤樸實的日用器皿。通過四個板塊,向無錫觀眾展現德化窯這一重要文化遺產的獨特藝術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蘊。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
大元處士——吳越王后裔錢裕的故事
金杯銀臺,羅祎彩扇,粉腕鴛鴦錦,烏云白玉釵……《大元處士——吳越王后裔錢裕的故事》從錢裕所處的時代、錢裕的生活、他生平的點滴來講述這位吳越王的后裔,描摹出一個身處宋元兩代的江南富戶勤逸安樂的尚德之家形象。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
“憶百年黨史 傳紅色基因”系列展
無錫,至德名邦,俊彥如林,在風雷激蕩的革命斗爭和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更有無數無錫籍仁人志士肩負起了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用青春和熱血抒寫了中華民族的壯麗詩篇。
《血與火的城市記憶——無錫革命簡史》真實展示了無錫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艱難曲折歷程,生動再現出五四運動直至無錫解放的壯麗歷史畫卷。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四層展廳
榮智安繪畫作品展
榮智安的畫作融合了相對的兩面:永恒與瞬間、公開與隱密、女權主義與家庭責任、傳統與現代、物質與精神、東方與西方。通過中國詩歌傳統中抒情寫意的手法,她在現代藝術的形式與色彩中傾注了古典的因素。她獨特地將情感與哲學、心靈與思想相結合,在連接中西方藝術方面獨樹一幟。
展覽地點:無錫博物院中區五層展廳
精彩·活動
錫博講壇:口弦文化與音樂起源
本期講座特別邀請著名音樂人陳志鵬老師開場演奏口弦音樂、上海音樂學院研究員應有勤老師開講“口弦文化與音樂起源”,重點介紹單片口弦音樂的音階、調式、調性等萌芽狀態的樂理現象,分析各種單片口弦的音階的諧音組成,進一步探討其中的天然律制,讓我們一起認識口弦的獨特魅力、聆聽古老的天籟之音!
活動時間:9月18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負一樓報告廳
參與方式:微信/官網報名
藝術課堂:梁溪風光之錫城舊事
連環畫是我國傳統藝術繪畫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國特有的藝術瑰寶。連環畫是通過連續性的畫面,采取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一種故事畫,具有形象化、故事性強、通俗易懂等特點。本期藝術課堂將探尋無錫的城市故事,并將錫城舊事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一楨楨記錄下老城繁盛的景象,還有“老發頭”里那些有趣的事,一起來探尋錫城舊事。
活動時間:9月19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五樓社教體驗區
活動對象:10周歲及以上未成年人
參與方式:微信/官網報名(人數已滿)
中秋特別活動:
纖云弄巧——發簪制作體驗活動
“獻胙金絲合,簪花錦繡鮮。”發簪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生活用品,也是精美的裝飾品,其發展和演變貫穿了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通過對它的追尋,亦能感受到華夏文明的獨特內涵。中秋佳節,邀約古風愛好者,一起設計與制作一款精美簪花,妝點發髻,收獲滿懷歡喜。
活動時間:9月20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
參與方式:微信/官網報名(人數已滿)
中秋特別活動:
華燈伴月——花燈制作體驗活動
天上月明,人間月半,轉眼又到了一年中月圓至極的時節。數千年來,人們圍繞著那輪明月,創造了“中秋”這一中國人特有的節日。中秋賞燈的習俗起源于宋朝。在千年之后的今天,無錫博物院將開展“華燈伴月——中秋花燈手工制作”活動,邀請家長與孩子們一同制作花草紙燈籠,感受濃郁的節日氣氛。盞盞花燈,璨如繁星,祈盼團圓的美好情感在月色燈影下,顯得如此生動而浪漫。
活動時間:9月21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一樓大廳
活動對象:親子家庭
參與方式:微信/官網報名(人數已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