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霧霾會導致老年癡呆癥?
從今年10月份開始,由于擴散條件較差,我國華北、黃淮等多地出現了持續多日的霧霾天氣,江淮、江南等多地也出現了罕見的大霧天氣,空氣污染嚴重。此時,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迅速刷屏——世界頂級醫學雜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吸入過量霧霾可能導致老年癡呆癥的發生!這是怎么一回事?
并非“最新研究”成果
根據CNN和BBC綜合報道,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空氣中的微小污染顆粒,可以進入大腦,可能誘發阿爾茨海默癥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這項由蘭開斯特大學科學家主導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但實際上,這項研究根本不是什么“最新成果”,關于霧霾和阿爾茲海默癥的相關研究,早在兩三年前就有開展,這篇論文的實際刊發時間應該是2016年左右。
研究團隊首先在“小白鼠”身上做過實驗,把剛出生的小鼠暴露在美國中型城市高峰期的污染空氣中一段時間,結果發現所有實驗小鼠大腦中谷氨酸的含量出現上升,這與孤獨癥、精神分裂癥患者腦部情況相似,也就是說,長期處于污染環境中的大腦會受到嚴重損傷。
為了研究損傷大腦的具體物質,研究人員選取了在重工業城市受污染地區因神經退行疾病而死亡的患者大腦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這些人的大腦組織當中,出現了磁鐵微粒,這些微??赡軄碜钥諝馕廴?,并通過呼吸進入大腦,最終可能會誘發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早在2016年,BBC就報道了這項研究成果。但令人遺憾的是,每當遭遇重污染天氣,這則消息就會被重新包裝成“最新科研 成果”,甚至變為謠言在網上傳播。
老年癡呆癥發病機理不明確
“多種因素會導致老年癡呆癥的發作,但沒法判斷細微顆粒透過腦血屏障進入大腦是否可靠,也就無法證實霧霾會否導致老年癡呆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大學IDG麥格文腦研究所研究員張研告訴北京科技報記者,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異常磷酸化,以及神經元死亡和突觸丟失,是三種目前學界比較認可的阿爾茲海默癥發病原理,這其中并沒有“霧霾說”。
具體來看,β-淀粉樣蛋白是由β淀粉樣前體蛋白水解而來的,由細胞分泌,在細胞基質沉淀聚積后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作用。如果在不同部位腦組織中沉淀下來以后,就會影響該區域的神經細胞功能,引發包括認知障礙、記憶障礙在內的不同神經系統癥狀,最終導致老年癡呆癥的發病。
持Tau蛋白異常磷酸化觀點的人則認為,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腦內tau蛋白異常過度磷酸化,從而聚集形成雙股螺旋細絲,形成神經原纖維纏結的主要成分,產生神經毒性。另一方面,由于正常的tau蛋白減少,導致微管潰變,使軸漿運輸中止或紊亂,導致軸突變性,神經元死亡。
神經元死亡和突觸丟失,指的是患者中腦腦區莫名其妙地出現腦神經死亡。中腦是脊椎動物胚胎神經管中三個擴大的中空部分的中間的一個,位于腦橋、小腦和間腦之間,并與它們相連接;其形體較小,也是腦干中最短的部分,但至今沒有真正了解為何腦神經只在中腦死亡,又是怎樣死亡的。
張研強調,除了以上三種病因,還有遺傳說、自然老化說和環境影響說等多種發病成因假說。但總體來看,確切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科研人員也一直在進行研究。
誘發疾病≠導致發病
老年癡呆既是醫學界的未解難題之一,也是當今和未來人類所面臨的最大的全球公共健康挑戰之一。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癡呆癥患者超過1000萬人,其中有60%為阿爾茨海默癥。6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為5%,80歲以上發病率則高達30%。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唐毅認為,從神經內科的角度看,的確有流行病學研究提示空氣污染和認知障礙相關,但現在還不能確定因果關系和內在機制。所謂“霧霾導致老年癡呆癥”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翻譯或者二次加工的過程出現了失誤,并未準確傳達研究者想表達的內容。
唐毅解釋說,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經元和(或)其髓鞘的喪失所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公眾對于阿爾茲海默病和帕金森病比較熟悉,此外還有亨廷頓病以及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等。
眾所周知的是,包括二氧化硫超標、氮氫化合物超標在內,環境污染種類很多,霧霾只是其中之一,神經退行性疾病也不只局限于阿爾茲海默癥。唐毅指出,這項由蘭開斯特大學科學家主導的研究,給出的結論是“環境污染可能誘發阿爾茲海默癥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而并非“霧霾導致老年癡呆癥”?!罢T發疾病”不等于“導致發生”,一個是可能,一個是必然,不是同一概念?!?/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