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五月五,博物館里過端午
盛夏意濃,端陽翩至,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小長假里,無錫博物院精心準備了“翰墨為趣——書法體驗活動”、“芝蘭為佩——端午香包制作體驗活動”這兩場文化盛宴。屏幕前的你有沒有走進無錫博物院,在博物館里感受傳統(tǒng)文化,過一個別樣的端午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吧!
“翰墨為趣——書法學習體驗活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門傳統(tǒng)藝術,也是最具有經(jīng)典標志的民族符號。書法在技法上講究執(zhí)筆、用筆、點畫、結(jié)構(gòu)、墨法、章法等,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篆刻關系密切。中國的書法在創(chuàng)造伊始,就在實用之外,走向了藝術美的方向。在本次書法體驗活動中,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執(zhí)筆方法的演變,示范了“五指執(zhí)筆法”。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位同學都體驗書寫了《水調(diào)歌頭》。現(xiàn)場的“小書法家們”十分投入,一筆一劃認真描紅。在點畫之間,不同的字形顯現(xiàn)出不同的氣質(zhì),酷暑的炎熱在這里似乎因心神安靜而清涼了不少。一個半小時的活動時間里,孩子們在墨香中感受到了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體驗著書法文化的美好與樂趣。
“芝蘭為佩——端午香包制作體驗活動”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從古至今,佩香囊一直都是中國民間的端午習俗。古人認為,端午意味著炎熱的開始,蚊蟲五毒出沒,“穢濁之氣”始生。佩戴裝有草藥的香囊,可以辟瘟除穢,祈求身心健康。“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古人還會以香囊相贈,代表著情深意重。應合時節(jié),我們也開展了端午香包制作活動。活動現(xiàn)場邀請了30對親子家庭,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挑選絲線、繡醒獅、縫香囊,并在香囊中填充艾草,掛上鈴鐺。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促進親子關系,也讓參與者在艾草清香中,感受傳統(tǒng)民俗的魅力。
無論是淋漓盡致的翰墨書法,還是精巧細致的艾草香囊,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無不彰顯著跨越時空的魅力。明年五月初五,我們期待與你一起相約無錫博物院,在博物館里過一個別樣的端午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