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博館藏|明龍泉窯八卦紋三足洗
時間: 2021年07月18日 瀏覽次數:
3140
“齋中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斗一,水中盂一,銅石鎮紙一。”
——明代高濂《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所記文人書房的陳設
筆洗亦稱洗,因筆而生,是文房四寶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北宋聶崇義《新定三禮圖》記載:“洗,承盥洗者,棄水之器也。”由此可知,“洗”的功能是盛水器。而“筆洗”作為器物名稱,則可追溯到明代文人譜錄著作中,如明代屠隆的《考槃余事》中對筆洗的功能有如下論述:“妙筆書后,即入筆洗中滌去滯墨,則毫不堅不脫,可耐久用。”明代文人定義了筆洗,同時賦予了筆洗實用和賞玩的雙重屬性。到了清代,包括筆洗在內的文房用具,其設計與制作都達到了工藝美術巔峰,筆洗造型較前代更為多樣化,出現了魚、獸、花果等仿生造型且制作精良;材質以陶瓷為最多,此外還有紫砂、竹木、玉、水晶、瑪瑙、景泰藍、象牙、犀角等。
?無錫博物院藏明龍泉窯八卦紋三足洗,國家三級文物。器高6厘米,口徑尺寸22.5厘米,底徑尺寸8厘米,平沿,口部內斂,圓腹下收;洗底下部承三個蹄形足,采用浮雕技法,生動逼真,與口部凸起紋飾形成呼應。內底無釉,外壁飾一圈八卦紋。內外均施青藍色釉,釉面光潔瑩亮,有通透感。釉下可見清晰的細碎開片,這是由于胎和釉的膨脹系數差異導致不規則的裂紋,進而產生特殊的裝飾效果。
?該件八卦紋三足洗造型古樸穩重、大氣,給人以典雅、端莊的美感,符合明代龍泉窯典型特征。筆洗與其他文房清供器具一道,構成了文人筆耕丹青的必要條件,成為書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古代人文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向人們揭示了古代文人雅士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