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活動回顧|博物知新歲,寒假伴成長
2023年的寒假已經過去,你還記得在無錫博物院留下的快樂回憶嗎?你還記得在這里學到的豐富的知識嗎?在短暫的假期中,無錫博物院策劃實施了形式多樣的社教活動共35場,包括系列化的“三大課堂”、親子互動的節日主題活動、針對不同年齡段的雛鷹小隊、智慧與趣味并存的AR體驗課、配套特展的冬令營與研學旅行等等,共有超過3637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前來參與了活動。無錫博物院用多樣化的課程方式,全方位挖掘和闡釋文物背后的歷史故事,讓文物活起來,讓傳統文化走進公眾的生活。
“三大課堂”
在寒假期間,無錫博物院立足館藏文物,結合展覽主題,推出了文博課堂“意寄物形祈祥瑞之植物紋”、藝術課堂“陶之夭夭——創意陶藝手作”、科學課堂“科技傳承系列課程之指南針”。在文博課堂中,我們解讀植物紋飾的發展歷程和衍生的寓意,認識文物上的“植物花語”;在藝術課堂中,我們從審美角度學習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傳承千年陶瓷文化;在科學課堂中,我們通過“浮水磁化針”的小實驗來揭示指南針的原理,感受先賢智慧。
文博課堂:“意寄物形祈祥瑞之植物紋”
藝術課堂:“陶之夭夭——創意陶藝手作”
科學課堂:“科技傳承系列課程之指南針”
“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
時逢農歷新春佳節,無錫博物院將古老的節日習俗與新穎的創意元素融入到社教活動中,開展了針對社會公眾的“印福納吉——非遺雕版印刷體驗”、“吉祥紅包樹——新年領祝福紅包活動”和“非遺的藝術—民間工藝大師表演秀”,以及面向親子家庭的“玉兔迎春——非遺剪紙體驗”、“瑞兔呈祥——羊毛氈掛飾制作體驗活動”、“慶舞良宵——DIY舞獅制作”、“‘包’你出彩——文創帆布包手繪活動”,共計服務3012人次。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元宵節當日,無錫博物院還舉辦了“團團又圓圓——元宵主題景觀裝置DIY”活動,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用黏土做出一碗碗造型獨特的創意“元宵”,并放在專用裝置中,為佳節添上別樣景觀。
雛鷹小隊研學實踐活動
“雛鷹小隊”研學實踐活動是寒假檔的熱推項目,活動涵蓋拓印、陶藝、扎染、彩繪泥人等頗受歡迎的內容。2023年寒假,無錫博物院共計開展9次238人次的“雛鷹小隊”活動,結合無錫博物院常設展覽,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們開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題活動。“活字墨譜”結合了無錫深厚悠久的銅活字印刷歷史,同學們通過親手拓印詩句來體味家鄉的歷史文化;“瓷土生輝”立足我院的瓷器藏品,幫助學生了解陶瓷的歷史和審美價值,并通過釉下彩繪體驗幫助大家加深對陶瓷藝術的理解;“植物扎染”以無錫錢裕墓中出土絲織品為中心,向學生們介紹傳統絲織技術及染色技術,學生們以智慧提煉文物元素,用天然植物染料進行創意扎染;“塑說無錫”通過對無錫非遺藝術——惠山泥人的歷史學習和彩繪體驗,讓更多的青少年學生了解惠山泥人的創作過程和藝術特色,為古老的民間藝術注入新活力;“紫玉金砂”依托無錫傳統紫砂陶藝的悠久歷史,帶領學生們識陶制陶,通過翻模制作一只憨態可掬的紫砂小虎茶寵,在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
博物館社會教育的開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無錫博物院吳地文明AR系列課程是寒假活動中的主打,共計開展了9場167人次。AR技術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學生們在社教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掃描課本相關內容,就可從影像、聲音等維度,獲取文物的具體信息。看到3D圖像,聽到語音旁白,和“活”起來的文物互動,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讓抽象的知識可視化、簡單化,知識點更加清晰直觀,提高了課堂教學達成度,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探究精神。通過知識學習和趣味體驗,讓學生們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妙筆生花——文物主題3D打印”冬令營
無錫是江南茶文化重鎮,以惠山茶會為代表的江南茶事,早已成為極富人文色彩的地域符號。上達帝王將相,下至布衣百姓,各式茶人們在此汲泉煮茗,吟詩作畫。當傳統茶文化碰撞現代3D打印技術,又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在1月15日的“妙筆生花——文物主題3D打印”活動中,參與活動的27名學生通過參觀展覽、聆聽講解,學習無錫源遠流長的茶文化;通過特色研學課程,探尋古人喝茶的秘密。在深入了解惠山茶文化后,他們拿起手中的3D打印筆,化身“神筆馬良”,將自己的創意融入文物之中,創作出與眾不同的3D打印作品。
“茶研”茶文化系列研學旅行之“惠山問茶”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博物館社會教育不僅需要依托本身的場館資源,也需要走出博物館。寒假期間,無錫博物院根據“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特展內容,策劃開展了“惠山問茶”研學旅行。
本次共有24名學生參與到了“惠山問茶”的旅途中。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生們首先參觀了無錫博物院年度大展——“來試人間第二泉”,并通過主題課程《三品殊清絕》,深入了解惠山茶文化以及惠山茶事對清代宮廷飲茶習俗的深刻影響。我們還邀請到了茶藝老師現場展示茶藝美學,和學生們一起聞茶識茶,在茶香氤氳間體味茶文化的精妙。下午,學生們追隨乾隆的腳步重游惠山,再品林泉勝景。在文博專家金石聲老師的生動解讀中,感受無錫深厚悠久的茶文化和江南名士的閑情雅趣,獲得不一樣的知識體驗。
科普互動劇:《蘋果的奇妙旅行》
科普劇場是無錫博物院針對青少年認知特點,推出的具有獨創性、情境性和社會性的科普教育活動,于每周六下午進行演出。寒假期間共演出3場。《蘋果的奇妙旅行》以小蘋果為第一視角,帶領觀眾們一起了解神奇的消化系統。將科學知識與戲劇情節完美融合,以幽默風趣的表演形式給觀眾留下難忘的記憶,讓觀眾跟隨人物情節的發展,感受科學精神,激發學習科學的熱情。
博物知新歲,寒假伴成長。許多資深志愿者都加入到我們的社教團隊之中,協助我們開展各項活動,我們的研學旅行也延伸到博物館之外。觀眾和我們一起全方位地探索無錫的歷史與文化,在活動中開拓視野,認識家鄉的文化底蘊,感受傳統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