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胭脂紅——清“大清雍正年制”款胭脂紅釉天球瓶
紅色象征著圓滿、富足、吉祥和幸福,中國人對紅色有種執著的偏愛。瓷器上的紅色最早出現于唐代邛崍窯、長沙窯高溫紅釉的運用,宋金時期以河南禹縣為代表燒制了大量鈞紅釉產品,直到元末明初景德鎮才燒制出較為純正的紅釉瓷。
01
紅釉有高溫和低溫之分,高溫紅釉以銅為呈色劑,如祭紅、郎窯紅和豇豆紅。低溫紅釉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鐵作為呈色劑,主要有礬紅,珊瑚紅;另一品種則是胭脂紅,它是以貴重金屬——金作為呈色劑燒制而成。
清祭紅釉高足瓷碗 南京博物院藏
清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故宮博物院藏
清景德鎮窯豇豆紅釉菊瓣瓶 上海博物館藏
清康熙外礬紅內青花蓮鶴紋瓷碗 南京博物院藏
清景德鎮窯珊瑚紅釉盤 上海博物館藏
胭脂紅釉創燒于清康熙末年,是紅釉中的名貴品種。其制作方法是在燒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含金的紅色釉,在800℃~850℃的彩爐中烘烤而成。因配方系從西方傳入我國,又有“洋紅”“洋金紅”“西洋紅”等名。而西方多稱之為“薔薇紅”“玫瑰紅”,又由于這種紅釉釉色明艷勻凈,嬌嫩欲滴,色如胭脂,故又名“胭脂紅”。
清胭脂紅釉杯 國家博物館藏
清雍正款胭脂紅釉罐 廣東省博物館藏
清光緒景德鎮窯胭脂紅釉簠 上海博物館藏
02
無錫博物院藏清“大清雍正年制”款胭脂紅釉天球瓶,口徑6.1厘米,底徑8.5厘米,腹徑20厘米,高32厘米,重2.03千克。直口,長直頸,溜肩,球形腹,淺圈足,足沿露胎,足內施乳白釉,瓶底雙圈青花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款。外壁施胭脂紅釉,施釉均勻,釉面光潔度高,呈深桃紅色,釉色典雅,勻凈明艷。瓷瓶整體造型優美,穩重端莊,體態飽滿。
天球瓶,又叫“千秋瓶”,象征千秋太平之意,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于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由于圓球腹碩大,似天體星球從天而降,故名。
清“大清雍正年制”款胭脂紅釉天球瓶 無錫博物院藏
款識
03
胭脂紅依據金加入的多少,呈色有深、淺之分,深者稱“胭脂紫”,淺者稱“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淺淡者稱“淡粉紅”。胭脂紅為高級釉種,一般用在上等薄胎白瓷上,器物多為官窯制品,尤以雍正、乾隆兩朝器物最精。胭脂紅至雍正時色調更為勻凈艷麗,后在其上再以各色粉彩繪出花蝶等紋飾則更添器物的絢麗。嘉道以后官窯瓷器生產江河日下,名貴的胭脂紅也呈色黯然,康、雍、乾時期的華貴之氣喪失殆盡。
清胭脂紫釉碗 故宮博物院藏
清胭脂水釉小碗 故宮博物院藏
清淡粉釉瓶 故宮博物館藏
清胭脂紅地開光琺瑯彩花鳥紋碗 故宮博物院藏
結語
紅色不僅讓古代人一見傾心,時至今日也依舊讓人情有獨鐘。小編以“胭脂紅釉瓷”作為喜慶吉祥之始,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紅紅火火,“紅”運當頭。
參考文獻:
1.史寧昌.故宮文物保護修復文集[M].北京:故宮出版社,2021.06.
2.馬廣彥.馬平編著.古瓷鑒藏賞文集[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06.
3.鐵源主編.清代雍正瓷器:粉彩卷[M].北京:華齡出版社,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