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無錫書報合作社的組織章程和入股名單
無錫書報合作社(即無錫書店),是無錫抗日救亡團體無錫學社聯絡抗日愛國青年,傳播進步思想的重要陣地。
1936年1月,在一二九運動的推動下,上海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5月,在上海又成立了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主張建立全國統一的人民救國陣線,一時全國各地紛紛成立救亡團體,起而響應。8月23日,由無錫旅外學生和地方愛國青年共同發起組織的無錫學社成立,參加人民救國陣線,在“全救”的指導下開展無錫的抗日救亡活動。
無錫學社成立時有社員80余人,下設研究、服務、娛樂等3部,并創辦《時代認識》周刊,刊于無錫《人報》副刊版。《時代認識》周刊以“小論壇”、“國際問題”、“經濟談話”等欄目,發表大量內容進步的評論、小說、詩歌及歌曲,成為無錫青年宣傳抗日救亡的重要輿論陣地。無錫學社舉行過多次演講會,邀請社會進步人士到錫演講。又開辦民眾夜校,組織戲劇研究團和大眾唱歌隊,為群眾演出抗日救亡的文藝節目。魯迅逝世后,無錫學社聯合社會各界籌備追悼會,在《時代認識》周刊連續出版2期《哀悼魯迅專號》,號召廣大青年續承和發揚魯迅先生的戰斗精神,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民族解放運動。同月,綏遠事件爆發,無錫學社組織援綏宣傳隊,深入工廠和鄉村,向工農群眾作抗日宣傳和救國募捐,支援綏遠抗戰。學社還秘密散發傳單,譴責國民黨喪權辱國,主張抗日救亡,懲辦漢奸。學社在群眾中的影響日益擴大,參加無錫學社的青年日益增多,因此遭到國民黨特務的嫉忌監視。1937年1月28日,無錫學社負責人李伯敏、陳佩三、錢敏、張其南等7人被國民黨省黨部特務室秘密逮捕,學社活動轉入地下,許多社員仍然保持聯系,以各種方式堅持斗爭。
1937年2月間,無錫學社的包厚昌、陶汝良、過鑒清等決定籌建無錫書報合作社,開辦無錫書店,以聯絡社員、開展活動。他們采取入股集資的辦法,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困難。該無錫書報合作社的組織章程和入股名單,就是當時籌辦無錫書店的原始文件。該章程共有5章節26條款。第一章為總則,明確社團定名為無錫書報合作社,對外簡稱無錫書店。本社合作原則以社員共同投資經營書報業為宗旨。社址設于無錫。第二章為社員,規定社員入退會的條件和規則、股份份額、認股數量、社員享有的權利和義務。第三章為組織,規定理事會每年例會時間、財務決算和社團重大事宜的投票權等。第四章為會計,規定每年的決算日和股息分紅的情況。第五章為附則,規定本章程于成立大會通過時才發生效力。本章程須經過社員大會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方得修改。
無錫書店于1937年4月2日正式開業。該書店以青年學生為主要對象,積極推銷進步書刊。為更好地宣傳抗日主張,無錫書店還出版了《讀書周報》(每逢周六出版)、《活頁救亡歌曲》等,并在《人報》副刊版創辦《讀書界》周刊,影響迅速擴大,成為進步青年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的宣傳站和聯絡站。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以無錫學社社員為主體的無錫各界愛國進步青年再次奮起,和各界群眾一起,掀起了無錫抗日救國運動的更大高潮。同年11月24日,日本軍隊侵占無錫前夕,無錫書店被迫停業,書店入股名單中的許多人以各種方式繼續進行抗日斗爭,龔鵬佐、王新、華仁義等入股人員在抗戰中壯烈犧牲。無錫書店負責人、入股名單中的包厚昌后來參加了新四軍,歷任江南抗日義勇軍三路連指導員、營政治委員、蘇中六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包厚昌曾任中共華中十地委常委兼蘇常太工委書記、中共華中工委江南工作委員會副書記等職。建國后,包厚昌歷任中共無錫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委書記兼市長、中共江蘇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副省長兼計委主任、省委書記處書記、省委書記、省政協主席等職。
無錫書報合作社(無錫書店)雖然開辦時間不長,但它卻在無錫人民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