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軍將領黃中元等轉呈李鴻章稟帖(貳)
1860年6月2日,太平軍攻克江陰。自1862年起,清軍加緊了對江陰太平軍的圍剿。1863年夏,清軍攻克昆山、太倉,李鴻章隨即派李鶴章、劉銘傳率部進駐常熟、楊庫,清軍步步進逼江陰。6月29、30日,太平軍與清軍劉銘傳所部在楊庫交戰失利,忠王李秀成即命各部率軍支援江陰。8月下旬,護王、潮王、武王、齊王、區王五部聚集十余萬軍隊,由常州、蘇州、丹陽、溧陽、無錫分道增援江陰,隊伍綿亙數十里。李鶴章特調遣張樹聲、余思樞、衛汝忠、佘拔群等六營,從常熟、福山趕往離江陰僅四十里的楊庫支援,隨之又調總兵郭松林帶領八營隊伍,由王莊趕赴江陰交界支援。
9月7日凌晨,總兵王東華等率部駐扎祝塘后,鑒于太平軍在祝塘軍事戒備嚴密,遂商定分三路攻擊太平軍。郭松林率部從中路進攻,黃中元、何映文率部進攻太平軍左翼,吳建瀛率部進攻太平軍右翼,王東華則率炮船從水路進攻。從稟文看,是日戰況異常激烈,戰爭主要在祝塘、王塘一帶展開,清軍在祝塘水陸夾擊太平軍,太平軍“膽猶抵死,抗拒不退”,英勇戰死者達2000余名,被清軍俘虜者達1000余名。
祝塘之戰發生當天,李鴻章由昆山抵達常熟巡視清軍駐扎情形,并于次日巡視王莊、大河各軍。當時,總兵郭松林等請求乘勝出兵,妄圖一舉剿滅無錫、江陰交界的太平軍,雙方的交戰更趨激烈。據《李文忠公奏稿》記載,9月8日,清軍滕嗣武部與納王郜永寬部激戰于謝家橋,李鴻章則親自督率王東華等水師合力圍剿。僅8日和9日短短兩天,太平軍被清軍屠戮者即達五六千人。在清軍圍剿江陰期間,廣王、薰王奉忠王李秀成命令,“與城存亡,誓不逃棄”,并與清軍展開激烈的巷戰。在保衛江陰的戰役中,太平軍與清軍浴血奮戰達20余日,由于清政府與洋槍隊聯合夾擊太平軍,最終還是沒有守住江陰。9月13日,清軍攻克江陰,廣王李愷順墮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