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開光”藝術
當大家在博物館之類的地方看到一些名稱帶有“開光”的瓷器的時候,會不會下意識地認為這件瓷器是不是被某位大師念過經文,或者是在什么廟里供奉過呢?這確實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理解的開光,但是在瓷器上,開光還有著其他的含義。
“開光”的概念
“開光”俗稱“開堂子”,就是在裝飾部位,用幾何形框出一定的區域,然后在區域內填充圖形。這種裝飾手法通過輪廓內外的不同形象、色彩、肌理、明暗深淺、線條粗細等相反相承相比相見的藝術對比規律,造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從而使裝飾主題更為響亮、突出,更具藝術感召力。
開光紋在瓷器上的發展和應用
程式化的開光模式是從唐代開始出現,宋元漸至流行,而說到讓它流行開來的“功臣”,必然要提到磁州窯。磁州窯作為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其藝術成就除了黑花裝飾以外,也把開光這種裝飾形式廣泛地傳播開來。
金 磁州窯開光花卉紋瓷罈 無錫博物院藏
“開光”這一獨特的表現形式,結合造型的形體把寫意畫納人圖案的構圖,在器物表面上采用開窗式折枝花的形式畫山水、人物、花鳥等題寫詩詞,把陶瓷裝飾同寫意畫巧妙結合起來,極大地擴展了陶瓷裝飾的表現力,因此在之后的明清瓷器上運用也很豐富。
清 “大清乾隆年制”款琺華黃地開光三彩象鼻耳瓷扁瓶 無錫博物院藏
清 礬紅開光粉彩山水紋瓷碗 無錫博物院藏
清 粉彩開光人物故事紋瓷凳 無錫博物院藏
結語
雖然此“開光”并不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宗教意義上的被開光,但其實也有美好祝愿的含義,古人們相信這種傳統裝飾紋樣能夠帶來好運,新春佳節,無錫博物院借這些穿越時空的“開光”瓷器,祝您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如同“開了光”一般豐富多彩,好運連連。
參考文獻:
1.《“開光”的藝術——從流變到衍用》 張曉霞 《民族藝術研究》 2011年第5期64-69
2.《淺析宋代磁州窯陶瓷的裝飾藝術》 劉穎,霍海鷹 《河北建筑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1期82-82,84
3.《論陶瓷“開光”裝飾》 白建之 《藝術生活》 2003年第4期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