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場茶會之約 聽一段無錫往事
赴一場茶會之約 聽一段無錫往事
——無錫博物院“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紀實
“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場景
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以茶揚文,匯集眾多精品文物,立體展現茶文化精髓,將無錫的故事講給世界聽。2022年9月28日,無錫博物院“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盛大啟幕,將一個“最無錫的展覽”呈現在觀眾面前,共品江南茶韻,共話古今茶事。
打造“最無錫的展覽”
江蘇省無錫市茶文化底蘊深厚,惠山茶會是江南文脈、無錫文化的一張鮮明的文化名片。自茶圣陸羽評定惠山石泉為天下第二泉后,這里就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汲泉、品茶論道的勝地。為繼承和弘揚無錫豐富的茶文化,四年前,無錫博物院即著手籌備惠山茶事展。此次特展以“惠山茶會”為主題,深挖無錫博物院館藏資源,聯合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全國十余家知名文博機構,總計近120件展品,從人文地理學出發,強調“景與物—人與事”之間的內容聯系與空間敘事,突出無錫地方特色、弘揚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經典傳承價值,讓更多觀眾了解我國茶文化史上這一經典雅事。
展覽分為“山中有盛名”“名山聚名士”“歸山煮新茶”“新茶引風尚”四個單元,講述從唐至今無錫的千年茶文化發展歷史,重點描述惠山茶會這一重要的文化事件,以及它對宮廷茶事、文人茶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影響。
展覽開篇以“惠山”為引,通過“天下第二泉”拓片、《文嘉二泉圖卷》等文物,直入主題,講述惠山茶事的興起;第二單元結合與惠山相關的文人雅士,突出無錫本地文人群像及其與惠山之間的聯系;第三單元是整個展覽的高潮所在,這部分圍繞惠山茶會的歷史傳續、文化互動展開,匯聚唐、宋、明、清不同時代與茶文化相關的文物,講述茶會雅集及其延續,并著重突出“乾隆茶事始惠山”、無錫惠山茶會對宮廷茶事的影響,通過對比無錫惠山茶會與紫禁城中的“竹爐山房”,展示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展覽尾聲,講述以惠山茶會為代表的中國明清文人飲茶文化,從物質上和精神上對國際和中國現代社會生活的影響,讓更多觀眾從中了解我國茶文化史上這一經典雅事。
本次展覽將無錫地域文化凝練出來,從中發現文物背后的故事并展示給觀眾,不僅凸顯了無錫的地方特色,展現無錫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更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下去、活起來、走出去,打造“最無錫的展覽”,傳承中華文脈,講好無錫故事。
把茶文化故事講給世界聽
無錫的茶文化于唐源起,宋時發展,元時承續,明清繁盛。以惠山茶會為代表的江南茶事,如隱士高潔之風,浸潤在清澈純凈的惠山泉水中,凝聚在歷代文人雅士的筆墨創作里,舒放性靈,傳承至今。如何將茶文化故事講給世界聽,很大程度體現在展品的選取與呈現上。本次展覽中的近120件展品,每一件都經過策展團隊的深思熟慮,凝聚成一條完整的故事線,述說著茶文化的前世今生。通過本次展覽,觀眾可以追尋歷代腳步,在書畫中遨游,細觀一件件器物,穿越時空凝視,與古人神交,探尋千年茶香。展品以無錫博物院藏品為主,深挖館藏資源,讓更多的文物走出庫房,同時將文物“請進來”,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來自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廣州博物館等多個文博單位的珍貴藏品。
此次展覽中,無錫博物院展出了《文嘉二泉圖卷》《丁云鵬煮茶圖》《祝允明草書唐宋詞卷》《寄暢園五十景圖冊》等重量級藏品。《丁云鵬煮茶圖》還原了明代文人煮茶的場景,《文嘉二泉圖卷》又讓我們看到明時惠麓二泉的實貌。文人雅集與茶會密不可分,私人園林也是文人雅士鐘愛的聚會地點,在那里品茗作畫,吟詩對棋,盡得風雅,《寄暢園五十景圖冊》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雅集佳境,難得的是,這也是《寄暢園五十景圖冊》首次完整展出,觀眾可逐一觀看,盡覽全貌。再結合展覽中其它書畫、茶器、文房用具等,觀眾可以深切感受“竹爐”風雅。
故宮與江南淵源頗深,故宮文物與江南文化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次展覽特別向故宮博物院商借“清竹茶爐”“明永樂款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以及《清弘歷摹唐寅事茗圖卷》等多件與茶文化相關的重量級藏品,成為此次展覽中的明星展品。
“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場景
“竹爐匪夏鼎,良工率能造。胡獨稱惠山,詩禪遺古調。騰聲四百載,摩挲果精妙。陶土編細筠,規制偶仿效。水火坎離濟,方圓乾坤肖。詎慕齊其名,聊亦從吾好。松風水月下,擬一安茶銚。獨苦無多閑,隱被山僧笑。”乾隆在《仿惠山聽松庵制竹爐成詩以詠之》中對竹茶爐的喜愛溢于言表。乾隆南巡前便對竹茶爐傾慕不已,第一次巡幸無錫即“啜茗于竹爐山房時,案列古玩,皆不注視,惟于古竹茶爐,再三撫玩”,回京后,乾隆下令依照惠山竹茶爐為原型,仿造了多件同款。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至少為自己各處的茶室訂制20座以上的竹茶爐,這次展出的就是其中一件。此件竹茶爐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細致圓潤,古樸雅致,為首次來錫展出,是無錫茶文化的有力見證。此外,還展出如南京博物院藏“清陳鳴遠東陵式紫砂壺”、首都博物館藏《清沈周碧山吟社圖》、福建博物院藏《明摹刻古香齋藏蔡襄帖木刻板》、中國茶葉博物館藏“唐白釉花口帶托盞”、廣州博物館藏“清乾隆廣彩錦地開光人物紋方形瓷茶壺”等多件珍貴藏品,共同講述千年茶事。
惠山茶會影響深遠,有關詩文書畫更是蔚為大觀,記載著這百年風流事件。為了更深入地講好茶文化故事,無錫博物院還將特別舉辦惠山茶會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與茶文化、展覽有關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惠山茶會的文化色彩與傳承發展,以及明清文人茶會、中國茶文化等議題。這將是一場精彩的學術盛會,追尋往昔,探究源流。
創新展陳形式,引領觀展時尚
“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茶會人文主題特展”一經推出,便引起熱烈反響。在展覽形式上,該展覽注重空間營造和新技術的應用,力圖打造沉浸式的觀展體驗。觀眾步入展廳即可進入一種清幽意境,一步一景,隨著展陳內容的延伸變換,展開一次茶文化之旅。展覽四個單元銜接自然又各具特色,既有古樸自然、古色古香、文韻濃厚,又有中西交融、現代時尚。同時,展廳中設置多個互動空間,觀眾可盤膝而坐,或交流體驗、或對弈一盤棋、或品茶論道、或靜觀一段影片,極具包容性,使得無論何類年齡層、何種職業的人群,都能在此展中找到興趣點。
為配合展覽,進一步鏈接觀眾、增強互動體驗,無錫博物院還舉辦了豐富的社會教育活動,研發主題文創。例如,策劃“茶說”“茶境”“茶研”等系列活動,舉辦夜場茶會雅集,以文藝演出、茶藝演示、茶果品嘗、茶盞繪畫、水墨丹青等互動體驗,讓觀眾在欣賞展覽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古典藝術表演,參與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此外,無錫博物院根據展覽主題立意,提取文物元素,特別設計了多款文創產品,例如“竹爐生煙”茶飲套裝、“紫器清茗”茶禮套裝、“來試人間第二泉”紫砂茶具套裝、“寄暢山水陰”書畫套裝系列、“寄暢園五十景圖畫屏”等20款文創產品,讓觀眾在觀展之余,把文物帶回家,把展覽帶回家,把茶香帶回家。
綿延百年的竹爐茶會,將江南士子匯集于此,圍爐品茗、舒放性靈,引領一代飲茶風尚。如今的茶事活動正以一種百花齊放的形式進行重構,但無論如何變化,它依舊承載著那份優雅而從容,依舊滿足我們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惠山風光依舊,歡迎來飲一杯!
本文刊載于《文化月刊》2023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