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與文學——以無錫博物院藏金銀器為例”講座預告
時間: 2016年09月29日 瀏覽次數:
1740
講座安排:
講座時間:2016年10月7日(周五)下午2:00
講座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負一樓報告廳
主講人:揚之水教授
主講人介紹:
揚之水,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專意從事名物學研究。著有《詩經名物新證》《詩經別裁》《先秦詩文史》《古詩文名物新證》(兩卷)《終朝采藍:古名物尋微》《奢華之色:宋元明金銀器研究》(三卷) 《曾有西風半點香:敦煌藝術名物叢考》《物中看畫》《桑奇三塔:西天佛國的世俗情味》《中國古代金銀首飾》(三卷)等。
講座內容預告:
20世紀70年代下半葉,無錫明華復誠夫婦墓、明黃鉞家族墓被發現。兩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及相關信息大致保存完整,其中金銀首飾尤為引人注目。這些金銀飾物,都是墓主人生前的貼身之物。其中,華妻曹氏的頭面一副大致齊全,且款式頗具代表性。黃鉞妻顧氏的詩銘簪上刻有“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的名句,實屬罕見。黃應明墓出土的金銀之物,品類繁多,且有男女之別。
揚之水先生的講座即從這批金銀之物展開。她特別注意到了這些金銀首飾與明代小說和戲劇的互證關系,即所謂 “文物”與“文學”之“互文”。我們可以從同期的文學作品中,了解到這些金銀器的穿戴用法。究竟怎樣才能透過“文物”與“文學”的相互呼應,去還原那個時代極致的奢華?歡迎您來現場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