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姚綬山水圖卷
時間: 2020年08月02日 瀏覽次數:
2274
紙本。縱27.5厘米,橫129厘米。
姚綬紙本設色山水卷,繪江南水鄉圖景,畫幅右下方為近景坡岸,樹木蔥郁,掩映茅舍數間,正屋端坐二人,一著淡赭衣衫戴帽老者似正而談,對面坐著一位穿淡青衣衫的男子專心傾聽。左上方有遠景丘陵,與近景遙相呼應。中間為湖水,不置一筆水紋,繪三葉小舟次第前行。款署:“成化辛丑秋日寫贈伯康世醫,公綬。”據款識可知,畫中老者即寫贈者伯康,是位醫生,則畫面所繪當是問診場景。姚綬(1422-1495),字公綬,號仙癡,晚號云東逸史。浙江嘉興人。明天順中英宗賜為進士,以監察御史事憲宗。成化初年知水寧,解官歸。楊循吉《松籌堂集》曰:“所居在大云里東,饒水竹,作室曰丹丘,嘯詠其中,人稱丹丘先生。又作滄江虹月之舟,游泛吳越間甚適。善書,法鐘王,勁婉咸妙。畫初學水墨,后遂進學唐品,得古意。”從姚綬傳世畫作來看,受元人影響較深,有論者認為其與杜瓊、劉玨等明代早期文人畫家一起,為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勃興,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從本卷山水來看,與吳門沈周畫風相類,雖筆墨不算精到,但明代早中期的時代氣息比較濃厚。落款書于成化辛丑(1481),將其書法與其書于成化壬寅(1482)的夜行十首冊(故宮博物院藏)相較,后者更見晉人風致,但均依稀可見黃庭堅長槍大戟的特點。“綬“字捺腳較重,與其用筆特征相合。而與其1489年《云蕉篇草書卷》的用筆道健蒼勁,亦表現出一脈相承之意。款下鈐“云東逸史”自文方印,圓幅左下角鈐“紫霞碧月翁”朱文鼎形印,前者《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一書未收,后者與該書所收非同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