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青釉獅形瓷燭座
時間: 2020年01月13日 瀏覽次數:
1693
此件青瓷燭座長12.5厘米,寬5厘米,高8.7厘米。整體呈辟邪狀,昂首、怒目、張口,前胸、背部細條紋,四足曲踞,垂尾。通體施釉,釉色細膩勻凈,背部有圓孔。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獅形動物出現于瓷器上,始于三國吳時,西晉,是青瓷獅形器創燒的鼎盛期,如南京江寧張家山西晉元康七年(297)墓葬中一次性就出土了4件獅形器。東晉墓葬中出現的獅形器很少,紋飾也遠較西晉簡單,如1972年南京大學東晉帝陵出土的短管青瓷獅形器,通體僅飾有連珠紋。義烏東晉義熙十年(414)墓中的青瓷獅形器,應該是普通獅形器的絕唱了。隨著東晉晚期象生器物的衰落,青瓷獅形器也漸趨消亡。南朝的獅形器罕見,已知者似僅有1975年紹興黃公山出土的青釉多管獅形插器(燭臺),獅頭朝左方抬起。由此可見,青瓷獅形器與堆塑罐一樣,都是始于三國(吳),盛于西晉,衰于東晉,亡于南朝,而且彼此的出土地點也相似,集中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尤以江、浙二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