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斗轉星移系列之“八大行星”(壹)
138億年前,宇宙開始了它的故事,僅銀河系就有數千顆恒星。盡管我們所居住的太陽系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星系,但依然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行星故事在華麗上演。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對于太陽系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那么,在我們最廣為人知的八大行星中,最亮的是哪顆?最大的是哪顆?它們的排列順序又是怎么樣的?今天的微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八大行星的神秘面紗。
八大行星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行星的定義:
一、必須是圍繞恒星運轉的天體;
二、質量必須足夠大,來克服固體引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近于球體);
三、必須清除軌道附近區域,公轉軌道范圍內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體。
按這樣的劃分,太陽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上天王、海王這八顆。接下來,讓我們按照距離太陽的遠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八顆行星吧!
水星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在水星上看到太陽的大小,是地球上看到的三倍。這顆最靠近太陽的巖石星球在白天遭受太陽的炙烤時,溫度可達400攝氏度以上。但是,由于水星沒有能保留住熱量的大氣層,因此在夜間溫度又會驟降至約零下200攝氏度。作為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繞太陽公轉一周僅需88天。
金星
無可辯駁,金星實在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它被厚厚的一層含硫酸的二氧化碳包裹起來,其濃密的大氣吸收了大量來自太陽的熱量,金星表面的大氣壓是地球上的93倍。如果有誰傻到想去金星上去探險的話,那么他就會被金星上恐怖的高溫、高壓所烤焦、壓垮和碾碎。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人們常常稱它為地球的孿生姐妹,但是二者唯一的相似處是它們的大小——金星的直徑是地球的95%。金星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它的一天比一年還要長;但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一天比一年要短得多,因此這一點在我們看來完全不合常理。金星的自轉極為緩慢,需要243天才能自轉一周,但是繞太陽公轉一周只需要225天。此外,金星的自轉方向與地球以及其他行星的自轉方向相反,十分奇特。
火星
越過地球,我們來看看距離太陽第四的火星。在火星上看到的太陽大小是地球上看到的2/3,能夠到達火星表面的太陽光線只有地球的1/3。火星上的白晝溫度和地球很接近,大約17℃,但是晚上卻是相當明亮。
火星獨特的橙褐色使其得到了一個「紅星」的綽號,而火星的顏色之所以如此獨特是因為其表面的巖石中含有大量氧化鐵(也就是鐵銹)。在夜空中,即使只用肉眼觀察,你也能發現火星呈現出明顯的紅色。
木星
只需要一臺小小的望遠鏡,我們就能領略到這位行星之王的英姿——它獨特的橙色,以及層層疊疊的云。木星的自轉非常快——不到10個小時就能自轉一周。如此快的自轉速度也使得木星的赤道地區明顯要比兩極地區更「胖」一些,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形狀。
作為所有環繞著太陽運行的行星中最大的一顆,木星比其他所有的行星加起來都還要大,它的肚子里能裝得下1321個地球。木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是7.78億千米,完成一周公轉需要近12年。關于木星,有一個小知識可以說是鮮為人知,它其實是有光環的。與土星那個由冰組成的光環不同,木星的光環是由塵埃組成的。木星光環是1979年旅行者1號探測器掠過時被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