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無款四喜圖
時間: 2020年07月10日 瀏覽次數(shù):
2115
絹本。縱149厘米,橫80厘米。國家二級文物藏品。
以喜鵲為創(chuàng)作主題的“四喜圖”,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常見的題材,宋趙昌、明邊文進等都有此類作品存世。該圖以氣勢縱橫、雄奇簡勁的松樹為背景,虬勁蒼健的枝干上,站立四只姿態(tài)各異的喜鵲,頗具生趣。喜鵲的造型極為準確,刻畫也十分工細,其中勾勒較少,多用渲染,墨色的層次豐富而富有變化,并適當加入了花青。松枝的處理也采用了類似的手法,但更為疏放,且枝干轉折強烈,筆墨勁利闊略,勾皴硬朗,顯示出南宋花鳥畫的影響。此圖整體筆法強勁而少含蓄,轉側頓挫之筆很多,與明初院體的某些作品亦有相近之處。明初“院體”畫被改款冒充宋畫,是明代書畫作偽中極為常見的現(xiàn)象,清人顧復《平生壯觀》云:“邇來三人(林良、呂紀、戴進)之筆寥寥,說者謂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強半三人筆也”,顧氏還曾親自看到呂紀畫被改為李迪和黃筌畫的現(xiàn)象。是圖并無款識,1951年吳湖帆在詩塘處題識:“宋人四喜圖。諦審圖中筆法,似出馬遠、馬麟父子之手。辛卯冬,吳湖帆鑒題。”20世紀80年代中國古代古書畫鑒定小組中的劉九庵、傅熹年則將其定為元末明初時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