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藝術課堂:梁溪風光錫城舊事之連環畫(壹)
時間: 2021年10月22日 瀏覽次數:
2111
燒著蜂窩煤的小煤爐、一分錢打一瓶水的老虎灶、夏日傍晚去運河打水澆地的清涼,還有小時候被我們爭相借閱的連環畫,這些無錫“老發頭”里的生活碎片你還記得嗎?
連環畫家 賀友直作品 《老虎灶》
連環畫《運河邊上的童年》
今天,我們將記憶里的一幕幕情景定格在畫框里串聯起來,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連環畫。那么,連環畫到底是什么?
連環畫是我國傳統藝術的瑰寶,是通過連續性畫面,圖文結合的一種故事畫。中國歷史連環畫與其他國家的連環畫有著很大的區別,它有特殊的發展歷史。
一、萌芽期
追其歷史,中國的連環畫從出現到成熟還遠遠不到100年,但如果追其源頭,人物畫像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帛畫上,它是卷軸畫的前身。其中《人物龍鳳帛畫》,講述龍鳳引導墓主人的靈魂升天的情景。與其相對應的,還有《人物御龍帛畫》,描繪的是墓主人乘龍升天的情景。
到了西漢時期,連環畫的雛形已破殼誕生。據史料介紹,漢代畫像磚和畫像石上所創造的情節畫,就是我國最早萌發的連環畫。到了東漢,不僅畫的內容變豐富了,而且在畫以外,有了“榜題”(即文字說明)。如《嫦娥奔月》、《伏羲女媧》等神話傳說。
到了唐代,畫的樣式就更自由了,特別是遺存的敦煌壁畫,那些佛教故事和本生故事畫,都是用連續性的繪畫表現出來,可以說已經具有初期連環畫的雛形了。在莫高窟,就有一組完美的本生故事畫,北魏第257窟西壁的《九色鹿本生》,用九個畫面表現了故事的主要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