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遺珍——沈陽故宮清代宮廷文物展》在無錫博物院開展
時間: 2015年07月03日 瀏覽次數:
1599
7月2日由無錫博物院與沈陽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從遠古走來”系列之《清宮遺珍——沈陽故宮清代宮廷文物展》在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展廳開展,展期至8月30日。
沈陽故宮是中國目前僅存的最完整的兩大古代宮殿建筑群之一。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在清代被稱作“盛京皇宮”,清崇德元年(1636)基本建成,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造及使用的宮殿。順治元年(1644)清王朝入主中原后,沈陽故宮作為“開國勝跡”的特殊地位成為“陪都宮殿”,為東巡的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位皇帝提供駐蹕之所,而且成為收藏皇帝御用武備、服飾及瓷器、玉器、古書畫等宮廷文物的藝術寶庫。乾隆十一年至四十八年(1746—1783),又陸續進行增建和擴建,形成了現在的格局和規模。沈陽故宮現占地面積為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1926年在盛京皇宮遺址的基礎上正式建立博物館,1961年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類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清代宮廷藝術品。此次展覽遴選出沈陽故宮博物院90件文物精品,從文房用具、陳設珍品、飲食器皿、生活用品等多個側面,展現清代宮廷藝術的華麗精美和皇家神韻,使無錫的觀眾們能夠走近神秘而輝煌的帝王宮廷生活,領略清宮瑰寶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