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共赴明月之約,同賀祖國華誕
中秋·國慶,我與錫博的浪漫邂逅
舉杯邀明月,共慶山河美。中秋,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國慶,象征著民族團結凝聚。在這兩個意義非凡的中國節日里,無錫博物院推出了13場精心策劃的演出和社教活動,通過豐富有趣的互動參與方式,讓大家在中秋、國慶這兩個特殊的節日中,聆聽美妙樂符,感受非遺傳承,觸摸文化脈搏。接下來,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圖文一起回顧這些精彩的瞬間……
9月29日 2023“樂滿中秋”沉浸式主題音樂會
雅樂飄香,聲動金秋,中秋節當天,無錫博物院在星空劇場舉辦了“樂滿中秋”沉浸式主題音樂會。伴隨著悠揚的樂曲聲,演出現場的聽眾們沉浸在音樂的無限魅力中——大人孩子一起重溫“獅子王”;家人好友共同徜徉在“天空之城”;和巾幗英雄花木蘭并肩馳騁沙場;在愛樂之城中肆意奔跑,熱烈地追逐著夢想……在悠揚的樂聲中,大家共赴明月之約,感受藝術的美好,留下了別樣的中秋記憶。
9月29日 玉兔游仙——花燈制作體驗活動
傳說中,月亮里有月宮,月宮里住著嫦娥,嫦娥身邊有只小兔子,手拄著個搗藥棍,倒騰著不老的仙藥。每到中秋節,小兔子將不老仙藥灑到兔子燈中,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著吉祥和好運~
中秋節當天,無錫博物院開展了儀式感滿滿的“玉兔游仙——花燈制作體驗活動”。親子家庭在拼裝、粘貼等花燈扎制實踐中掌握花燈制作的基本方法與工藝,領略兔元素的花燈表達的美好愿望。當微黃的兔子燈被點亮時,我們似乎也將那輪明月攜于手中,燈影與月色交輝,更為中秋增添一景。
9月29日 遇見中秋——香包手工制作活動
月滿中秋,濃情而“熱烈”。中秋假期當天,觀眾到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感受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參與“遇見中秋——香包手工制作活動”,體驗優秀傳統文化,真正的在博物館里享團圓,把美好祝愿帶回家。
9月30日 暗香搖風——永生花團扇制作體驗
“裂紈素兮似雪,制團團兮如月”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此訴說團扇勝雪之美,團扇是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它代表著團圓友善、吉祥如意。
借著團扇的“團圓”祝福之意,無錫博物院開展了“暗香搖風——永生花團扇制作體驗活動”?;顒右潦迹缃汤蠋熛虼蠹移占傲藞F扇的文化背景與典故,并示范如何擺放和粘貼的手法。孩子們從材料中挑選中意的干花,小心翼翼地放在絹扇上,擺出自己喜歡的圖案造型,隨后用膠水將花朵固定,拼貼出一面面或清新淡雅,或濃艷絢爛的永生花團扇。執扇輕搖,在清風徐來間感受傳統文化,體驗古典之美。
10月1日 沉浸式互動兒童劇——《紙馬總動員》
無錫紙馬是一種傳統民俗祭祀用的紙制神像,它始于唐代,至明朝時制作技藝趨于成熟,到清代達到鼎盛。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簡樸有趣的形象,和諧如意的基調和深厚久遠的底蘊,都具有深刻的研究價值。
10月1日國慶節當天,無錫博物院在星空劇場舉辦了兩場互動兒童劇——《紙馬總動員》,將這個集宗教、藝術、民俗于一身的文化瑰寶搬上舞臺,該劇不僅是一部妙趣橫生的兒童劇,更是喚醒民俗的文化劇。演出現場的大人和孩子們跟隨著故事的主角“陶小漫”開啟了一段奇妙的旅程,一起感受著“紙馬”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淳厚的民族風格,體會著中國古代民間的傳統信仰。
10月1日 禮贊中國——立體拼圖制作體驗活動
萬里長城綿延不絕的城墻和城樓,是人類歷史上最耗時、耗人力、耗建材的建筑奇跡之一。對于中國人來說,長城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的象征。
無錫博物院“禮贊中國——立體拼圖制作體驗活動”以中國長城為主題,帶領孩子們了解長城的歷史,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搭建立體長城模型過程中,感受到了長城的偉大,中華的民族精神,在盛世里眺望,巍巍山河永昌,祝愿祖國繁榮富強。
10月1日 “剔透初心”——迎國慶創意透明丙烯畫繪制活動
金秋迎國慶,童心慶佳節。10月1日是祖國母親74周歲的生日,同學們伴著陣陣桂花香來到程及美術館,參加“剔透初心”——迎國慶創意透明丙烯畫繪制活動。輔導員老師詳細介紹了活動內容后和同學們一起觀賞了迎國慶相關影片,大家暢所欲言,分享了我國近年來的科技、軍事等等成就。從福建艦到“人造太陽”,從墨子號到蜂巢電池,同學們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與驕傲。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張揚個性,暢想未來,紛紛表達了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美好心愿。在活動過程中,大家結合了分享的內容,發揮想象,用手中的畫筆,在透明亞克力板上詮釋了自己的“剔透初心”,表達了對繁榮昌盛祖國的熱愛與敬仰。
10月2日 情系中華——中國結編織體驗活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敝袊Y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手工編織品,它起源于舊石器時代人們的縫衣打結,后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直到清朝時期中國結才真正成為一門走進千家萬戶的裝飾藝術。無論是繩子交錯間如蟠曲的龍的外形,還是“結”這個蘊藏著力量、和諧的字眼,中國結一直是華夏人民對美好的寄托。
做中國結之前先了解了中國結的歷史淵源和基本結構,再跟著社教老師一步一步編中國結,在繞繩、打結、打穗中,大家把真摯祝福,編織進這一繩一結之中,一起感受著千年來共同的文化祝愿。
10月2日 遇見老機器 暢想新未來——青少年創意繪畫活動
無錫作為中國民族工商業發祥地之一。百余年來,工商文化基因深深植入無錫城市血脈,為地方發展提供充沛養分,“工商名城”成為了無錫最值得自豪的一張城市名片。國慶假期,眾多游客和市民紛紛到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打卡”,觸摸商業文明演進的脈動,體驗無錫工商文化的傳承。參加活動的小朋友通過沉浸式參觀學習,用畫筆記錄美好生活,領略無錫工業遺產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和藝術魅力。
10月3日 紅色印記——絲網印刷體驗活動
愛國與非遺的碰撞,讓你在絲網印刷中,展現愛國情懷。絲網印刷工藝是我們中國的傳統四大印刷之一,是一種歷史悠久具有非常鮮明的印刷特色和成像過程的印刷工藝技術。觀眾在活動中了解絲網印刷的歷史,學習其歷制作原理和方法,通過調色、倒墨、刮印、風干等步驟,選取與紅色印記息息相關的材料圖文,設計與印刷出一個個別具一格的愛國帆布袋,生動展現了新一代年輕人人不斷追求真理、永遠跟黨走的紅色印記。
10月4日 花開錦繡——扭扭棒花束制作體驗活動
扭扭棒是現下流行的“網紅”手工。一根扭扭棒,可彎可折、顏色豐富。它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絨花”有異曲同工之妙,雖不能與“絨花”媲美,但也別有一番韻味。
10月4日,無錫博物院舉辦了“花開錦繡——扭扭棒花束制作體驗活動”,帶領大家一起動手制作虞美人。社教老師詳細講解了扭扭棒花朵的制作技巧、注意事項,并邀請家長從旁協助。小朋友們個個躍躍欲試,擰輪廓、捆花瓣、卷花芯、粘花桿……有第一次制作的,雖歪歪扭扭卻也不失俏皮;有心靈手巧的,認真對待每個細節,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工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一會兒,一朵朵明艷的虞美人就制作成功了!中慶佳節,讓我們為祖國獻束花,喜慶華誕,祈福納祥!
10月5日 五谷豐登——五谷雜糧貼畫體驗活動
“五谷”原是中國古代所稱的五種谷物,后來成為糧食的代名詞。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它們歷來被視為奪天地之精華的吉祥物,寓意著“國泰民安”。見過宣紙上的水墨淋漓,見過畫布上的濃墨重彩,那你有見過畫板上的五谷雜糧嗎?
伴隨著秋日豐收的喜悅,10月5日這天,錫博邀請大家一起制作五谷雜糧貼畫?;顒蝇F場,大家興致盎然地學習著五谷的歷史文化,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創造出一幅幅“天馬行空”的作品。以五谷入畫,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國慶節濃厚的節日氛圍,為祖國的生日繪制一幅別樣的禮物,將滿腔愛國之情寄托其中。
10月6日 草木寄情——非遺纏花體驗
古人熱愛自然,常常將四季的變化與花卉聯系在一起,只是花期短暫,為了將四時美景長久留住,各種造花工藝也就應運而生,纏花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北宋時期,是用各種顏色的絲線在提前固定好的坯架上纏繞出各種造型的花卉藝術品。
在“雙節”假期的最后一天,無錫博物院舉辦了“草木寄情——非遺纏花體驗”活動。在了解了纏花的工藝與制作技巧之后,觀眾們認真學習制作纏花發簪,感受纏花工藝經歷的歲月洗禮,體悟非遺文化中蘊含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能量。隨著指尖靈動翻飛,絲線不斷繞纏,一片片嫩葉、一朵朵鮮花,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