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微課|“陶冶生活,藝享人生”之釉上彩(貳)
Q4釉上彩瓷器有哪些種類?
粉彩:我國傳統(tǒng)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窯匠師在琺瑯彩的啟發(fā)和影響下,引進(jìn)了銅胎琺瑯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藝上又借鑒了琺瑯彩的多色階的配制技法,創(chuàng)造出了“粉彩”這個新品種。這種白色彩料,俗稱“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種彩色產(chǎn)生了“粉化”。紅彩變成粉紅,綠彩變成淡綠,黃彩變成淺黃,其他顏色也都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diào),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來獲得一系列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diào),給人粉潤柔和之感,故稱這種釉上彩為“粉彩”。
釉上五彩:它是以紅、黃、綠、藍(lán)、紫等各種帶玻璃質(zhì)的彩料,按圖案紋飾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釩紅勾線,用單線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爐”(在800-900 ℃之間燒成)二次焙燒而成的一種古彩。由于它紅綠分明,層次較少,彩色鮮明透徹,故稱硬彩。
古彩:為別于清代粉彩,一般稱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為古彩。古彩的色彩明凈晶瑩,色調(diào)對比強烈,形象概括夸張,線條剛勁有力,具有濃厚的民族藝術(shù)風(fēng)格。
琺瑯彩:瓷器裝飾手法之一,源于畫琺瑯技法。使用琺瑯彩裝飾手法的瓷器也常簡稱為琺瑯彩。琺瑯彩是將畫琺瑯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后人稱“古月軒”,琺瑯彩始創(chuàng)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琺瑯彩得到進(jìn)一步發(fā)展。
墨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是以艷黑為主,兼用礬紅、本金等彩料在白釉面上描繪圖案,經(jīng)彩爐烘烤而成。墨彩為五彩、琺瑯彩、粉彩瓷器中常見色彩之一。濃黑如墨的彩料或深或淺、或濃或淡的與如雪的白釉相互映襯,畫面清雅,頗有傳統(tǒng)的水墨畫效果,因此又有“彩水墨畫”之美稱。
Q5釉上彩瓷器是如何制作成型的?
從礦區(qū)采出瓷石,淘洗去除雜質(zhì),制作成泥團(tuán),再進(jìn)行拉坯、曬坯、施釉,將上完釉的瓷器放入窯中,經(jīng)過1300℃的中溫?zé)疲谝褵纱傻挠悦嫔厦枥L紋樣,進(jìn)行填彩,再入紅爐以低溫(700℃-800℃)二次燒烘,最終完成釉上彩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