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活動早知道
一、文博課堂:華麗的蛻變——在服飾的演變中看社會變遷
本期課程我們將介紹中國百年以來女性服飾的歷史演變,分析服飾變遷的社會原因、政治原因、經濟原因,從社會層面挖掘服飾現象背后的文化深度,歸納總結出女性作為服飾制作的主體,在社會角色中的地位變化對于民間服飾變遷的影響。
活動時間:9月8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活動室
活動對象:小學三年級及以上青少年(20名)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敬請關注后續報名微信
二、藝術課堂:驚世之美——盤扣學習體驗活動
說起“盤扣”的歷史并不長,它是從古老的“結”發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服裝,要使衣服合體保暖而不散落,便要借助于帶子、繩子,而使用時,就要系扣、打結。隨著清初的服裝以袍、褂、衫、褲為主,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這時,中式盤花扣也隨著服裝的發展而興起。如今,盤扣不僅作為紐扣使用,還可獨立觀賞,是一種新穎的工藝美術作品。本期“藝術課堂”將帶領學員學習盤扣的樣式設計、顏色搭配、制作工藝,感受古人驚人的創造力。
活動時間:9月15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活動室
活動對象:成年人(20名)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敬請關注后續報名微信
三、科學課堂:電路解密——仿真電路魚制作
本活動通過對魚類在水中潛行的生物學分析,了解魚鰾、魚鰓等生物結構的功能。分析電路魚的構成及各類基本原件,初步接觸簡單的電路知識,制作仿真電路魚并且在水中模擬實驗。引導孩子從生活中發現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生物現象。
活動時間:9月22日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活動室
活動對象:小學三年級及以上青少年(20名)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敬請關注后續報名微信
四、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丹楓迎秋——刺繡體驗活動
精微繡是江蘇省無錫市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無錫地處江南水鄉、盛產絲綢,無錫的刺繡簡稱"錫繡",發展相傳有2000多年歷史,是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丹楓迎秋,在中秋佳節,學習繡一片楓葉,一起感受刺繡的藝術魅力,了解刺繡的悠久歷史。
活動時間:9月23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大廳
活動對象:青少年親子家庭(30個)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敬請關注后續報名微信
五、我們的節日(中秋節):萬盞花燈——中秋荷花燈制作體驗活動
河燈文化大約起源于春秋時期,至今保持已達兩千多年,當時進行這種古老的活動,目的在于祈雨、敬神、求得上天保佑,使民間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而現代人放河燈多為賜福祈愿。“荷燈”諧音“合燈”與“和燈”,寓意和和美美,荷花瓣瓣相依團團圓圓,暗合中國古代天地四方“六合”與萬事圓滿之意。中秋佳節,一家人一起制作一盞寓意吉祥的荷燈,祝福平安、健康、幸福美滿。
活動時間:9月24日 13:30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大廳
活動對象:青少年親子家庭(30個)
參與方式:微信報名,敬請關注后續報名微信
六、科普互動劇:蘋果的奇妙旅行
通過觀看一顆蘋果進入人體消化系統的過程,了解牙齒、食道、胃和腸道在消化系統中起到的作用,讓小朋友認識人體消化系統的整個過程,學會日常生活保健。
表演時間:每周六14:00(9月1日、8日、15日、22日、29日)
表演地點:無錫博物院東區負一樓科技會堂
七、公益國學堂
以未成年人從小學習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國學親子教育活動,通過深入淺出的講座和互動,讓未成年人在淺顯的語言中感悟人生的道理,在古代賢人的教誨中樹立高尚的品德,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人文道德素養。
活動時間:每周日9:00-11:30(9月2日、9日、16日、23日、30日)
活動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負一樓報告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