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劉羅鍋”,更是“濃墨宰相”——清 劉墉《詩文冊》
時間: 2024年10月06日 瀏覽次數:
3265
民間一提起“劉羅鍋”,舉世皆知劉墉是位宰相,其實他也是一位著名書法家。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山東諸城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歷官乾、嘉二朝,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贈太子太保,謚文清。
劉墉通經博史,其書法初從趙孟頫入,中年后自成一家,以善書與翁方綱齊名。劉墉的書法特點用墨飽滿,墨濃字肥,渾厚端莊,雄厚勁遒,與翁方綱、成親王永瑆、鐵保并稱“乾隆四大家”,時人有“濃墨宰相”之美譽。
無錫博物院藏劉墉《詩文冊》為紙本,共十開,每開縱20厘米,橫25厘米。本詩文冊書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劉墉時年七十一歲,書法創作已熟練融合各家所長,運行自如,自成一格,漸入“筋搖脈聚”的階段。該冊中三開為楷書節錄《晉書?羊祜列傳》、一開抄錄元代楊載《太古雪為楊友直賦》,余下六開為劉墉行書節錄禪宗史籍《五燈會元》。此書筆厚貌豐,骨力內蘊,墨色濃重渾厚,線條粗細相宜,結字互為遞映,風格豐潤中又具節奏感。而楷書又樸實沉厚,結體圓整,有魏、晉人遺韻。從此冊不難看出劉墉晚年逐步吸取了北碑的某些特點,反映了其晚年書法創作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