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抗日救國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成立江南指揮部宣言》
鉛印,紙質。長21.9厘米,寬21.9厘米。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后,蔣介石公然反誣新四軍為“叛軍”,宣布取消其番號,將新四軍軍長葉挺交軍法審判。至此,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達到了高峰。
面對國共之間異常嚴峻和緊張的形勢,中共中央研究決定:對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采取在軍事上堅決自衛,政治上猛烈反擊的方針。據此,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且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針對蔣介石取消新四軍番號的決定,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理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決定重新整編和擴編新四軍部隊。
1941年2月4日,在蘇南東路地區進行抗戰的江南抗日救國軍發布《江南抗日救國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成立江南指揮部宣言》。該宣言表示:“……除一致擁護陳毅將軍代理新四軍軍長外,我軍將士并一致通過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擁護前三支隊司令譚震林為司令,直接受陳代軍長之指揮領導。組織江南指揮部,擁護譚司令兼任指揮。誓死堅持江南抗戰,粉碎敵頑之一切陰謀進攻,并申請陳代軍長回師肅清內奸,職部愿為前驅。……際此重慶政府違背民意,倒行逆施,有罪者賜,有功者罰,置民族危亡于不顧,尚何領導全國抗戰之可言。敬希全國抗日人民、抗戰將士,與抗戰最堅決之新四軍八路軍團結一致,抗戰到底,挽國脈于垂危,拯民族于累卵,國家幸甚,謹此宣言。”
1941年3月,由蘇南新四軍部隊編成的新四軍第六師成立,宣布譚震林為師長兼政治委員和政治部主任,羅忠毅為參謀長,轄第十六旅和第十八旅。蘇南東路地區的新四軍第三支隊改編為第十八旅,由譚震林兼旅長,旋即改任江渭清為旅長。至此,江南抗日救國軍正式編入新四軍序列,擔負著堅持蘇南抗日游擊戰爭的任務。同年10月,十八旅奉新四軍軍部之命令,北渡長江,進入江(都)、高(郵)、寶(應)地區,擔負起進一步開辟和建設該區的光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