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七夕,來錫博開啟浪漫之旅
時間: 2022年08月03日 瀏覽次數:
1527
清 駱翔 穿針乞巧圖卷 無錫博物院藏
七夕乞巧是古代畫家熱衷描繪的題材,
流傳至今的歷代畫作亦有多卷,
這幅清代駱翔《穿針乞巧圖卷》,
畫中十位女子,穿著新衣在月下乞巧,希冀自己也能如織女一般靈巧聰慧。她們或迎風祈福、或捏花輕嗅、或坐或立,儀態端莊,舉止嫻淑。全卷賦色清雅妍麗,樹木、花草錯落其中,令人賞心悅目。
雖然今天已經看不到這種祈福行為,七夕的含義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佳節背后蘊蓄的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卻是古今無異的。
那么,
這個七夕,
不如帶上心愛的ta,
來無錫博物院開啟一次浪漫之旅。
如在西區三層《紫玉金砂——紫砂陳列展》展廳內就有在默默秀恩愛的紫砂壺。
如果說惠山泥人是一朵泥土中開出的奇葩,那紫砂陶藝就是一門點石成金的藝術,一門化腐朽為神奇的絕技。當代藝人更呈百花齊放之勢,可以說,紫砂陶藝奇葩,自其盛開至今,越四百余年未呈衰勢,在當代陶藝界,已是一枝獨秀。
現代汪寅仙制心手相連壺
通長18,腹寬11.7,高13.5厘米
此壺造型優雅別致,朱泥色澤紅艷,砂質細膩光潔。壺身腹部呈圓球形,象征地球;三彎流塑成和平鴿形象,內涵豐富;壺把為兩手緊緊相牽形狀;蓋面淺刻九連心圖案,心心相連,手手相握,壺腳三足鼎立,氣勢恢弘,極富時代氣息。通觀全壺,寓意地球上全人類心手相連、和平共建地球村。壺底及壺蓋均鈐陽文“寅仙”小章,把稍有“汪(一花押)”、“寅仙”兩章,是汪寅仙大師于千禧年為迎接新世紀到來而特創。